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侧犯·咏芍药
姜夔(南宋)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果①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②笑相顾。
金壶③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坦。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④
【注] ①茧采:本言牛犊之角初生,如茧如栗,此借用以言花苞之小。②半脱宫衣:花开一半。③金壶:硕大的黄色花朵。④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刘欣著有一卷《芍药谙》。  
【小题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09 11:05: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注①摐:撞击。②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③伐:敲击。④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B.“摐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C.“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断杀,突出将土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D.“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小题2】本诗序言说“感征戍之事”而和之,本诗节选部分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交接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墟,隐僻之地。④披:拨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D.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来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惧,如最后四句中的这一喜一惧,所种的庄稼一天天地生长,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因而更担忧风霜雨雪的到来,使庄稼受到摧残,如野草般零落。
E.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小题2】分别概括《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