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酒楼秋望 华岳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爱国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跕危之际。
【小题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21 05:2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苏 武 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 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小题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唐代:刘长卿
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注:此诗是刘长晚年被眨转任途中之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
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发新绿。
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
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消解捕鱼的辛劳。
【小题2】“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小题3】同样是写“渔人”形象,本诗与下列诗句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谜》)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