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诗歌鉴赏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注】1.只自:唐代口语,作“独自”讲,句中有“心甘情愿”之意2.觉:梦醒。
【小题1】“秋逼暗虫通夕响”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小题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分别包含对比,请任选一句加以具体说明。
【小题3】《秋夜曲》写的是思妇怀远,《秋思赠远》写的是远人思亲。“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21 05:2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率先开放的景象。
D.尾联诗人想象了家中佳节团聚一堂和双亲惦念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景象。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小题2】上阕末句“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小题3】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诸葛亮《出师表》)
乙:①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屈原《离骚》)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③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④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⑤
,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⑥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下列小题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从诗中的哪两个意象可以看出写的是“晚秋”季节?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