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2-23 12:4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瞻元世祖庙
马中锡
世祖
①
祠堂带夕曛,碧苔年久暗碑文。
蓟门此日瞻遗像,起辇
②
何人识故坟。
棹楔
③
半存蒙古字,阴廊尚绘伯颜
④
军。
可怜老树无花发,白昼鸮鸣到夜分。
(注)①世祖:即忽必烈。他定都燕京,改国号为元。②起辇:地名,元太祖铁木真及其子孙的葬地。③棹楔(zhào xiē):门旁表宅树坊的木桩。④伯颜:蒙古八邻部人,忽必烈时任中书左丞相,曾率军南下灭宋。
【小题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请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溪桥晚立
明 蓝智
天阔浮云尽,山昏落日微。
鸟栖当野树,人语共柴扉。
岁月且云暮,乡关何处归?
邻家响机杼,远客叹无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一、二两句从远景起笔,借助“天”“云”“山”“日”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视野开阔又略显苍茫的傍晚图景,极富画面感。
B.三、四两句紧承上句“落日”来写,由远及近,写到了归鸟栖树和人的活动,也与前两句形成以动衬静的效果,闲适自然。
C.五、六两句即景生情,作者以反问手法表达了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情感与唐代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有相似之处。
D.诗歌前六句描景、写人、抒情相交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又祥和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E. 全诗起笔写景,落笔感叹,作者视线由远及近,描写了傍晚站立溪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照应题目中的“晚立”二字。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用?
同类题3
请根据课文默写以下三题。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荆轲和而歌,
,
。…… 复为慷慨羽声,
,
。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酒楼秋望
华岳
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小题1】本诗颔联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述说自己幼年寂寞,孤苦无依,外内都没有至亲之人的两句是“
,
。”
(2)杜甫《登高》诗中发出:“
,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李白的《行路难》诗中通过“
,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