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宽广的碧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皎洁华美,静寂无声,“愁人”月下凝思,遥视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从中来,忧思萦怀。
B.颔联写菊花开放,还依傍着稀疏的篱笆,可见这离菊花凋谢之期还很远。至于衰老的梧桐,却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叶子已纷纷凋零,飘落在寒井之上了。
C.颈联由植物转入写动物。塞外飞鸿,为了躲避寒冷的侵袭,疾速地飞过长空;由于昼短夜长,邻居的鸡啼也推迟了。
D.尾联又回到写人上来,就在“愁人”“凝情不语”思绪万千之际,萧瑟的秋风,阵阵吹来,冷气袭人,衣不胜寒。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勾勒出了“愁人”月下凝思时寂寞孤独的心境,这种心境与静谧的月夜在基调上是非常不吻和的。
B.颔联以“花开”对“叶下”,“残菊”对“衰桐”,“傍疏篱”对“落寒井”,渲染出一种凄寂寒冷的气氛,虽系写景,却暗寄愁情,与首联写的“愁”字相呼应。
C.颈联以“塞鸿飞急”对“邻鸡鸣迟”,以“觉秋尽”对“知夜永”,以反衬晚秋夜的寒冷,从而把诗情深化到一个更新的境界。
D.《晚秋夜》是一首融通俗、绮丽于一体的佳篇,它的特点可用浅、淡、清、丽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8-10 05:50: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纵笔三首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注)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 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 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膰: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只鸡斗酒: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小题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首首句写诗人处境寂寞,已成衰病老翁;次句以风吹“萧散”白须申述衰老。
B.第一首从寂寞写到热闹,第二首则从热闹写到寂寞,都运用了借事抒情和细节描写。
C.第二首写因州里官员出现,父老争相观看,而诗人自己独处寂寞,在斜阳中数路人。
D.第三首先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儋州米贵,诗人半月不得醉饱看似夸张,却是写实之笔。
E. 第三首用曹操祭桥玄之典写东邻与自己感情极好,将来一定会用斗酒只鸡祭奠自己。
【小题2】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