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五更鼓角声悲壮,
。
,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杜甫)
(2)吴楚东南坼,
。亲朋无一字,
。(《登岳阳楼》杜甫)
(3)小山重叠金明灭,
。
,弄妆梳洗迟。(《菩萨蛮》温庭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2:16: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表现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从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愿与神仙为伴、与明月长存的诗句是“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诗句是“
,
”。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表现扁舟如苇叶般自由飘荡在无边江面上的惬意。
(2)李白《蜀道难》中“
,
”用“五丁开山”的故事,极言蜀道开通之艰难。
(3)陆游《游山西村》中“
,
”是诗人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并由此发生的与村民无间相处的渴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夜宿幕府所作,抒写了旅愁,传达出诗人悲凉深沉的情感,表现出漂泊流离的愁闷。
B.颔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恰切地表现了诗人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C.首两联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号角声,组成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秋夜图。
D.颈联的上句是近想,下句是远想。近想亲友之间书信断绝;远想关塞零落萧条,行路艰难。
E. 尾联表明诗人虽然内心悲苦,但对于自己目前“一枝安”的处境还算满意,虽然孤独,但至少安定。
【小题2】这首诗首联的谋篇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小题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州杂诗
①
(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
②
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小题2】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