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夜宿幕府所作,抒写了旅愁,传达出诗人悲凉深沉的情感,表现出漂泊流离的愁闷。
B.颔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恰切地表现了诗人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C.首两联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号角声,组成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秋夜图。
D.颈联的上句是近想,下句是远想。近想亲友之间书信断绝;远想关塞零落萧条,行路艰难。
E. 尾联表明诗人虽然内心悲苦,但对于自己目前“一枝安”的处境还算满意,虽然孤独,但至少安定。
【小题2】这首诗首联的谋篇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2 12:02: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置酒
宋祁①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②,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注释】①宋祁:北宋诗人,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②邀欢:寻求欢乐。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为杜甫七律,首联诗句宛转自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第一首诗的颈联色泽浓丽,空间开阔,用“落”、“寒”稍加点染,标出深秋的时令,不作愁语,气局一新。
C.第二首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
D.第二首诗的颈联以景语出之,写登高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E. 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两首诗都化用了这一典故,三位大家心境相似,心意相通,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风吹帽落、老去白发、遍插茱萸,题材相似,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古诗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杜甫
兵戈不见老菜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菜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掲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虛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撞映摇曳,秋意更深,使入更觉怅然,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澈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