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
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
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小题1】本诗写了哪些“途中”的景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2】本诗颔联写景极富情趣,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9-07 05:35: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守 岁1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2。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1】嘉祐七年冬末,苏轼官于歧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馈岁》《别岁》《守岁》三诗以寄子由。 【注2】挝:敲打。
【小题1】本诗前六句写岁不可守,不必守;中间六句写 ____________;最后四句写 _________。
【小题2】写诗作文都要讲究谋篇布局,内容安排,即所谓“章法”。试从章法角度赏析本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
①
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
②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小题2】这首诗蕴含诗人杜甫丰富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中“
,
”这两句以不到正午和子夜,很难见到日光和月光来形容三峡两岸山势之高。
(2)《离骚》中“
,
”两句表达了作者感慨自己虽然喜好美德而自我约束,但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斥的无奈。
(3)陶渊明在《饮酒》中表明自己住在喧嚣的闹市却无心灵的纷扰的原因是“
”。
(4)《离骚》中的“
”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入蜀
①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②
。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
【小题1】本诗开头从蜀道之难写起,与《蜀道难》开头的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比,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题2】第二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蜀山的什么特点?尾联用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小题1】这首诗的一、二句诗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题2】“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