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小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小题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
【小题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题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9-28 04:2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时。②摇落:零落,凋残。③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事。④磬:寺院中敲击以如今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小题1】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扣题,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入"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
B.颔联宕开一笔,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野”字,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的失意苦闷,“少”字暗示了诗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颈联上句写远景,通过西风残照,寂寂废垒等意象,写出了吴公台四周苍茫的暮色,“依”字极有韵味,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
D.颈联下句写近景,诗人用一个“寒”字,把听觉感受转化成触觉感受,将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己内心感受巧妙地融合了起来。
E. 全诗前三联着力写景。首联“摇落”“秋”字挈领全篇,奠定情感基调;颔联由远及近,景中含情;颈联视听结合,意境悄怆幽邃。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请你说说它们在内容与情感上的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刘五

杨亿

风波名路壮心残,三径荒凉未得还。

病起东阳衣带缓,愁多骑省鬓毛斑

五年书命尘西阁,千古移文愧北山

独忆琼林苦霜霰,清尊岁晏强酡颜。

(注)①杨亿,与刘五当时同官知制诰,其诗歌颇多感慨。②沈约任东阳太守时,自叙:“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③骑省:官署。晋潘岳曾感慨自己在三十二岁时,已鬓发斑白。④西阁:知制诰办公的场所。⑤南齐周彦伦隐居北山,后又出山为官。孔稚圭作《北山移文》表彰真隐士以嘲笑周彦伦这类利用隐居来沽名钓誉的人。⑥琼林:宋御苑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既述说自己仕途风雨坎坷,自己的济世壮心也日趋衰退,也暗引“三径就荒”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心志。
B.“病起”与“愁多”上下句相承,暗引沈约和潘岳诗文典故,陈述自己身体病瘦交加,且因愁多而早衰,表达自己在官府任职之苦。
C.“五年书命”与“千年移文”相对照,一今一古,现实的自己为俗务所累,而先贤们却能隐居逍遥,典故引用贴切,暗示当时心境。
D.整首诗歌风格明快,语言直白,诗人胸中块垒,不吐不快,体现了诗人“不通商量,真有气性”的个性,尤其是尾联中“独”字。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