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滟滪堆
杜甫
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注】
①严武死后,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在战乱中乘船辗转至夔州。本诗当是过瞿塘峡险滩滟滪堆时所作。
②沉牛:沉牛于水中,是古代的一种祭礼习俗,借此来酬答云雨神灵,希望过险滩时得到保护。
③谚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④此句意即造物神功设此巨石,立于茫茫水中以戒行船。
⑤垂堂: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喻指危险的境地。
【小题1】诗歌前两联写出了滟滪堆什么样的特征?是怎样表现的?
【小题2】尾联以“行止忆垂堂”作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9-28 08:13: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故都汴京。③梁州:治所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出游的装束、地点、时令及感受,照应标题。“藜杖”写出了诗人拄杖登楼的情景,而“卷地” 一词则生动地表现出风势的猛烈。
B.诗歌颔联借叙述诗人登楼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军情紧急。而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杜陵秋”的信息,诗人仰观,况味更浓。
C.诗歌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严谨,意象选择精当,动作描写简约,刻画出的诗人形象鲜明而有情。而两联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让表达更深婉含蓄。
D.诗歌尾联承接前意,借曹操“横槊赋诗”的典故,暗指诗人驻守边地在军中吟诗之事。此联两句虚实融合,自然精妙,读之深沉动人。
【小题2】本诗诗眼为“愁”字,那么作者因何而“愁”呢?请结合全诗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