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8分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
词的上片“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0-12 05:18: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小题1】
,悠悠我心。(《诗经》)
回首向来萧瑟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小题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小题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王安石《苏幕遮(燎沉香》)
【小题4】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执手相看泪眼,
。(《雨霖铃(寒蝉凄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A.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
B.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C.“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
D.“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3
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
【小题1】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小题2】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同类题4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表现了苏辙怎样的心情?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深意?
同类题5
正确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的内容。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__________
,成一家之言。
(2)定乎内外之分,
__________
,斯已矣。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__________
。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__________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_________
。
(6)夕阳古道无人语,
__________
。
(7)
__________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8)《长亭送别》选自元代戏曲作家
__________
的名作《
__________
》,写崔张冲破礼教束缚,谱写爱情传奇。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