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陈与义(1090—1138),南宋诗人。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
【小题1】下列选项不属于颔联中使用的手法的是( )
A.用典
B.比拟
C.寓情于景
D.对比
【小题2】尾联最后一句中的“悲”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2-08 05:21: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独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小题1】本诗前两句直接点出作者情感的两个词是:后两句所使用的抒情手法是:
【小题2】本诗后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一画面是运用什么手法进行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本人是此诗的中心“物象”,请根据标题和四句诗勾勒出作者的形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小题1】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早寒”既有季节特点,又有天气的特征。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这些特点的?
【小题2】该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②诛求:强制征收、征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采用民歌复沓的句法,生动地描写了白帝城乌云翻滚、大雨倾盆的情景。
B.颔联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写出江水奔腾震天动地、林荫昏沉暗无天日的景象。
C.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D.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更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小题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①
?松柏有本性
。
注①凝寒:严寒。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和松之“端正”相对照,突出了松的刚正不屈。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
【小题3】就诗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写一段鉴赏文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①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
②
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①铜钲:古代打击乐器,形如盘子。②西崦:西山。
【小题1】从诗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
【小题2】这首诗的第三联是如何写景的?试简要赏析。
【小题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