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    
(2)《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0: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种世衡初营清涧城,有紫山寺僧法崧,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世衡置门下,恣其所欲,供亿无算。崧酗酒狎博,无所不为。世衡遇之愈厚。留岁余,崧亦深德世衡,自处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谓崧曰:“我待汝如此,而阴与贼连,何相负也?”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崧终不伏,曰:“崧,丈夫也。公听奸人言,欲见杀,则死矣,终不以不义自诬。”毅然不顾。世衡审其不可屈,为解缚沐浴,复延入卧内,厚抚谢之曰:“尔无,聊相试耳。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设虏人以此见穷,能不相负否?”崧默然曰:“试为公为之。”
世衡厚遗遣之,以军机密事数条与崧曰:“可以此藉手,仍伪报西羌。”临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曰:“胡地苦寒,此以为别。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遇乞,虏人之谋臣也。崧如所教,间关求通遇乞,虏人觉而疑之,执于有司。数日,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崧初不知领中书,虏人苦之备至,终不言情。虏人疑遇乞,舍崧,迁与北境。久之,遇乞终以疑死。崧邂逅得亡归,尽得虏中事以报。崧后官至诸司使,至今边人谓之“王和尚”。
元昊之臣野利,常为谋主,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元昊乳母白姥有隙。岁除日,野利引兵巡边深涉汉境数宿,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元昊疑之。世衡尝得蕃酋之子苏吃曩,厚遇之。闻元昊尝赐野利宝刀,而吃曩之父得幸于野利,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许之以缘边职任、锦袍、真金带。吃曩得刀以还,世衡乃唱言野利已为白姥谮死,设祭境上,为祭文,叙岁除日相见之欢。入夜,乃火烧纸钱,川中尽明。虏见火光,引骑近边窥觇。乃佯委祭具,而银器凡千余两悉弃之。虏人争取器皿,得元昊所赐刀。及火炉中见祭文已烧尽,但存数十字。元昊得之,又识其所赐刀,遂赐野利死。野利有大功,死不认罪。自此君臣猜,以至不能军。平夏之功,世衡计谋居多,当时人未甚知之。世衡卒,乃录其功,赠观察使。
(选自《梦溪笔谈·权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衡置门下延:邀请
B.尔无过:责怪
C.虏人疑遇乞因:于是
D.自此君臣猜贰:有二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种世衡巧施“反间计”的一组是
①欲使为间,万一可胁,将泄吾事 ②世衡解所服絮袍赠之
③至彼须万计求见遇乞,非此人无以得其心腹    ④白姥乘间乃谮其欲叛
⑤世衡因使吃曩窃野利刀     ⑥设祭境上,为祭文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世衡用一年多时间厚待法崧,目的是让法崧能帮助他实施破敌计策,这可见种世衡的谋事长远。
B.遇乞最终因为种世衡的反间计而死。法崧回国后,因入羌有功而被授予诸司使的官职,被人称为“王和尚”。
C.天都大王野利在除夕那天带领军队巡察边境,并深入汉境,停留了几天,这成为他被君王怀疑的诱因。
D.种世衡在平定西夏的过程中出力较多,但是当时的人并不太了解他的功劳,直到他死后,他的功劳才被记录。
【小题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拽下械系捶掠,极其苦楚。凡一月,濒于死者数矣。(4分)
②或发袍,领中得世衡与遇乞书,词甚款密。(3分)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安 徽 巡 抚 赵 公 国 麟 闻 其 名 招 之 试 才 之 以 博 学 鸿 词 荐 竟 不 赴延 试 亦 自 此 不 应 乡 举 而 家 益 以 贫。  (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对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眼泪
B.诸郎中执兵     郎中:宫廷的侍卫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小题3】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 ②今得闻教
③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④秦王必喜善见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4】下列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小题5】从选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深谋远虑,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秦王诱使樊将军自刎。
【小题6】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