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语句是: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自己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0: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雄伟刚直,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良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功多。又从徐达克镇江,下常州,进镇抚,守丹阳。与赵继祖等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 封疆晏然。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吴平,加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移镇苏州。武备益修,军民辑睦。进都督佥事,移守全州。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八年督田凤阳。十二年,齐王封青州。王妃,良女也,遂命良往建王府。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赠江国公,谥襄烈
(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B.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C.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D.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亦是南京最富盛名的名称,南京市著名的六朝古都,这座著名的古都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比如“建康”“临安”“石头城”等。
B.食禄,在文中指“享受俸禄”,我们所说的古代官员的“俸禄”,“俸”指钱币,“禄”指谷物,因此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比如文中的“千五百石”。
C.文中的“进”都是表示官职的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加”“擢”“陟”“迁”“升”等。
D.襄烈,为谥号,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良雄伟刚直,骁勇善战。担任帐前先锋,能潜水进行侦探,而且常常化装到敌方进行侦探。
B.吴良崇尚节俭,勤于军务,他声色货利一无所好,他晚上就睡在城楼上,头枕着戈直到天明。
C.吴良带兵打仗总能讲究策略,和敌人的斗争中多次用奇招打败敌人。
D.吴良深受太祖信任。太祖常常召见吴良,甚至说,有吴良保卫一方领土,我就无须顾虑和担忧东线了,他的功劳很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励他的功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啖将士,窥衅。
(2)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腾字显圣,代人也。腾少慷慨有大节,解巾员外散骑侍郎、司徒府中兵参军。东魏兴和初,征拜征西将军,领阳城郡守。大统九年,大军东讨,以腾所据冲要遂先攻之。时兵威甚盛,长史麻休劝腾降,不许,拒守经月余,城陷被执。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即拜帐内大都督。未几,除太子庶子,迁武卫将军。既为太祖所知,愿立功效,不求内职,太祖嘉之。十三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恭帝三年,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江州刺史,爵上庸县公,邑千户。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过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诸贼果弃其兵仗,或携妻子临城观乐。腾知其无备,密令众军俱上,诸贼惶惧,不知所为。遂纵兵讨击,尽破之,斩首一万级,俘获五千人。保定元年,迁隆州总管,领刺史。二年,资州盘石民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军不能制。腾率军讨击,尽破斩之。而蛮、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险阻,难得掩袭。腾遂量山川形势,随便开道。蛮獠畏威,承风请服。所开之路,多得古铭,并是诸葛亮、桓温旧道。是年,铁山獠抄断内江路,使驿不通。腾乃进军讨之。欲至铁山,乃伪还师。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一日下其三城,斩其魁帅,俘获三千人,招纳降附者三万户。帝以腾母在齐,未令东讨。适有其亲属自东还朝者,晋公护奏令伪告腾云齐为无道,已诛公家,母兄并从涂炭。”盖欲发其怒也。腾乃发哀泣血,志在复仇。四年,齐公宪与晋公护东征,请腾为副。赵公招时在蜀,复留之。晋公护与招书曰今朝廷令齐公扫荡河、洛,欲与此人同行。汝彼无事且宜借吾也。”于是命腾驰传入朝,副宪东讨。五年,拜司宪中大夫。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寻出为泾州总管;宣政元年冬,薨于京师。赠本官加并、汾等五州刺史,重赠大后丞。谥曰定。

(选自《周书·陆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B.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C.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D.陵州木笼/獠恃险粗犷/每行抄劫/诏腾讨之/獠既因山为城/攻之未可拔/腾遂于城下多设声乐及诸杂伎/示无战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任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
B.庶子,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官职,周代主要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
C.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D.驰传,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驾四匹中等马。在文中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腾慷慨有节,知恩图报。面对军威强盛的敌军,陆腾坚决不投降,坚守城池直到城陷被擒;后受太祖知遇,表示愿意立功效命。
B.陆腾颇有威名,功勋卓著。资州盘石百姓造反,据险固守,陆腾率军将其一举歼灭;陆腾根据山势开路,反叛蛮獠迫于威势,接受降服。
C.陆腾善用兵法,临机制变。面对铁山獠人阻断通道、音信隔绝的境况,陆腾带军征伐,佯装撤军,后伺机猛攻,连下数城,俘获招降甚众。
D.陆腾能征善战,为帝所重。陆腾素有智谋,多次打败獠人,深受皇帝重视;在东征时,皇帝因为其母在齐,就暂时放弃了东征的计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释而礼之,问其东间消息,腾盛陈东州人物,又叙述时事,辞理抑扬。
(2)贼不以为虞,遂不守备。腾出其不意击之,应时奔溃。

同类题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无妻或丧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填(zhèn戴在耳垂上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者不说说:通“悦”,高兴
B.岁亦无恙耶岁:年景,收成
C.书未发发:发出
D.振困穷振:通“赈”,救济
【小题2】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
③苟无岁,何以有民 ④何为至今不杀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小题3】对赵威后感叹齐王“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的根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钟离子助王养民却没有被任用B.叶阳子助王息民却没有被任用
C.子仲这样的人至今还没有被除去D.婴儿子侍亲至孝却没有得到封赏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齐国使者因为赵威后没有先问齐王的情况而有些不高兴。
B.赵威后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所以她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问齐王怎样。
C.叶阳子、钟离子都是齐国的隐居不仕的贤人,赵威后认为应该给他们官职。
D.於陵子仲是无所事事的百姓代表,赵威后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杀掉。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周君墓志铭
归有光
君以嘉靖某年月日卒。先是,其子诗试礼部,下第还。会大司成奏言:“监学法久坏,天下士云会京师,一旦不为有司所录,往往去,居家自便;六馆几空,非所以为太平之观。乞下所在长吏,敦遣至京,修舍法以几化成之效,有不如诏者,罪之。”制曰:“可。”于是诗在南雍,间岁不归,不见君之殁。
君之配,先十年卒。诗与其弟谏、训、谟,启攒,与君合葬于县郭外小虞浦之原,请铭于余,泣且言曰:“先人少遭闵凶,孤露无依,寄于吾外家。与先妣誓志自立。从里师学,无所成;为农贾,又不能就。已而入县书狱。诗时为童子,县令见其文而爱之,以是待吾先人不与他从事比。然其教子,不为一切,优游而已。先妣独严迫不少假贷。尝曰:‘吾为生良苦,汝宜自勉。吾见某某皆以贫贱发迹。汝能自立,无忘吾言。’先妣寻卒。先人井臼之事,身自为之。前此不问也。盖不欲使儿辈与闻,惧用志之分。诗所与游者,年皆与先人若,先人益和光如己友。盖游吾父子间者,欢然无间也。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比诗获举于乡,始用自适。而诗方卒业太学,待试于礼部,几斗升之禄,而天之降割,遂至于此!自念家故微,先君、先妣勤一生之力,俾有田庐,使诗兄弟得专志于学。视前世以孤童自奋者,不及诗远矣。而不一日养,尤可痛也。愿夫子赐之铭。”按其友沈孝状云云,诗语良然。
君讳寰,字民服,年四十有九。孺人姓金氏,年三十有八。葬以甲子正月日也。呜呼!人子之痛,何有穷乎?
余闻君为从事时,巡抚都御史尝捕人,误以同姓名系南京司寇狱,论死。其父老矣,且无子。诉于县,君为言县令,即日上状白其冤,取其人还。其所全活类是。稽之于古,后当有兴者。是为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妣独严迫不少假 贷:宽容
B.诗获举于乡     比:等到
C.有田庐 俾:使
D.前世以孤童自奋者 视:觉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君之子在周君去世之前到礼部应试,落第后一直留在南雍,隔了一年也没返回家乡,没有看到父亲去世。
B.周君原配早周君10年而死。周君之子与弟弟周谏、周训、周谟拾取母亲骨骸,将其与周君合葬在县城外小虞浦之原。
C.周君教子宽松但周君之妻教子严厉,曾提及她自己谋生辛苦,教育子女应该自勉自立。
D.周君担任从事时,巡抚都御史曾经抓捕人,误把同姓名的人关押在南京司寇狱中,被判处死刑。那人父亲向县里申诉,周君帮助了对方。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念吾祖之蚤殁,每祭,辄潸然泪下。叹处世之难,不敢少自宴逸。
(2)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
【小题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周君是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