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白部分
(1)    ,千金散尽还复来。
(2)    ,但愿长醉不复醒。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5)星垂平野阔,
(6)飘飘何所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①,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③。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侯方域 《壮梅堂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玉茗堂四传奇:即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茗堂是汤显祖书斋名。②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指徒刑或流放。③《琵琶词》:即高明《琵琶记》,蔡伯喈与赵五娘故事,系据宋元间民间传说而作成,附会为东汉蔡邕字伯喈,汉献帝时,董卓擅权,征蔡邕为侍中,再拜中郎将,封高阳侯。王允诛董卓,独蔡邕哭之,坐董卓党下狱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轻也发:演唱
B.而自歌以之偿:偿还
C.不减中郎将雅:甚
D.今乃其金而赴之利:意动用法,贪图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A.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B.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C.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D.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
【小题3】以下句子,全部表明了李香不凡识见的一组是( )
①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
②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③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④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⑤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⑥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②③④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香虽出身低微,是个被人歧视的“小人物”,但她却能辨别是非,明察贤恶,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尚的品格。
B.《李姬传》里,李香与阮大铖、田仰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认识到,“卑贱者”高洁坚贞,而“高贵者”卑鄙无耻。
C.《李姬传》短小精悍,结构严谨。从“定情”到“分别”,再到“别后”,三个阶段,紧密相连,层层推进,步步发展,融成有机整体。这就使得李香性格的刻画,越来越深化。
D.《李姬传》行文简洁,词采斐然,绘声绘色,娓娓动听。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有可取之处,可算是清初散文代表作之一。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②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朱尔汉,字丽江,顺天大兴人。少为户部吏。乾隆中,官甘肃靖远典史,母忧去官。服阕待次,时平凉回酋田五作乱,尔汉与通判吴廷芳、知县黄家驹守靖远城,贼来攻。靖远回豪哈得成等夜半为内应,尔汉得其情,令守者悉登城不得下,至哈得成家,科其谷饷军,因拘之;分遣人诱擒城下贼,贼之杂守者在城上已数十人,县役铁光保最为剧贼,猝擒之。角声起,扼城上贼无脱者,外贼觉,遂引去。由是以知兵闻,擢隆德知县。
嘉庆元年,教匪起,蔓延三省。二年,四川贼尤炽,总统宜绵驻达州,檄尔汉参军事。是时王三槐踞方山坪,白岩山者,地险固,贼林亮功、樊人杰屯山上,与方山坪为声援。将军舒亮、提督穆克登布屯山前之韩彭坳,尔汉兵三百、乡勇三千屯山后之排亚口。左右贼大至,尔汉虑断后路,退师。
三年,运麦十万石饷军,行至成县,贼渠高均德来夺,败之于格楼坝,擒其党李德胜。四年,张汉潮犯秦州,尔汉赴成县会剿。巩昌警至,驰还,贼已据城东鸳鸯河,夜掠贼卡而入,城守始固,以功擢巩秦阶道。生番铁布者,居西倾山中,众十余万,乘教匪猖獗,时出盗内地。尔汉以铁布未叛乱,且地险,一构兵非数年不能平。铁布奉回教,乃召其阿浑谕之,于是来首者踵至。一日书姓名一纸,曰:此铁布党也。又出一图,曰:盗巢及要隘尽于此。分遣百余人捕之,悉就擒,铁布遂定。六年,川、楚、陕贼渐,余贼多窜甘肃,率兵扼剿,凡数十战皆捷。八年,甘肃匪平,上功最,赐花翎。
尔汉有识断,能得人死力,奴客悉以兵法部之。自出仕即在行间,后遂与教匪相终始。用兵有法,所用乡勇侯达海,侍卫李荣华,武举刘养鹏,千总邹坤、桂攀桂皆操刺勇健善战,故所至有功。寻调广东肇罗道,擢广西按察使,署布政使。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靖远回豪哈得成等夜半为内应   期:约定
B.科其谷饷军  阳:假装
C.贼林亮功、樊人杰屯山上 渠:首领
D.六年,川、楚、陕贼渐  蹙:逼迫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凉的回民首领田五发动叛乱,靖远回民中的豪强哈得成等人做贼人的内应,朱尔汉知道他们的奸计之后,巧用智慧化解了这场危机。
B.嘉庆二年,朱尔汉参与军队事务,和将军舒亮、提督穆克登布一起征讨四川的贼寇,贼人大举进攻,朱尔汉担心敌人会切断后路,于是率兵撤退。
C.生番铁布趁着教匪猖獗发动叛乱,朱尔汉并不发兵讨伐,而是利用铁布信仰回教这一点,把他们的主教召来,让主教劝服铁布归降。
D.朱尔汉不仅自己戎马一生,一心为国,而且对家中的奴仆和门客也按照兵法来安排;他多次受到朝廷嘉奖,最后死在官任上。
【小题3】把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角声起,扼城上贼无脱者,外贼觉,遂引去。
(2)巩昌警至,驰还,贼已据城东鸳鸯河,夜掠贼卡而入,城守始固。
【小题4】请简要概括朱尔汉用兵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原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 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 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 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 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宰辅大臣的尊称,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B.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和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C.江东:因长江在今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界确定东西和左。江东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D.春申君:即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邻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太子易服后为使者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常常称自己生病不见秦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赐春申君淮北地十二县,后春申君自请封于江东,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四君子”,分别为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及楚国的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削弱对方力量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2)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无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②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节)
(注) ①面涅:面部创伤的瘢痕 ②中牢:猪羊二牲。指古代一种祭祀的规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偏将屡贼败为:因为
B.皆披靡莫敢当披靡:溃逃
C.宥州略:占领
D.以彰化军节度使延州知;掌管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狄青“深沉有智略”的一项是:
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
②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
③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
④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⑤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
⑥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④⑥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A.狄青善于骑射,李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B.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C.狄青屡立战功,仁宗曾召他进京询问方略,后因战事紧迫,狄青再赴前线,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仁宗非常器重狄青,后升他为枢密副使。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考虑事情深思熟虑。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因而屡建战功。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
(2)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