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原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 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 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 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 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B.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C.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D.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宰辅大臣的尊称,秦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B.元年:在古代,多指帝王和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考烈王元年就是指考烈王即位的第一年。
C.江东:因长江在今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界确定东西和左。江东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右。
D.春申君:即黄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邻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黄歇对当时秦楚两国的局势观察得非常透彻,他游说秦国相国应侯,在应侯的帮助下,黄歇里应外合,与太子完一起返回楚国。
B.太子易服后为使者驾车回国后,黄歇就守在屋中,常常称自己生病不见秦客,估计太子走远且秦兵追赶不上后,他才对秦王道出实情。
C.太子登基时,作为奖赏,赐春申君淮北地十二县,后春申君自请封于江东,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作为自己的都邑。
D.“战国四君子”,分别为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及楚国的春申君。他们都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削弱对方力量来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
(2)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0 12:1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亮卒,后主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仲,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戏于琬曰:“公与戏诱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诚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近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有改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为政以民为本
(2)既无
(3)或欲戏于琬曰
(4)又督农杨敏曾琬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主琬为尚书令    资政殿学士行
B.是戏快也  则显吾
C.事不当理,愤愦矣  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D.好恶存道  孰能讥之乎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小题4】下列的四字短语均出自本文,和蒋琬品质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①社稷之器  ②百里之才  ③安民为本  ④出类拔萃
⑤众望渐服  ⑥作事愤愤  ⑦心无近莫  ⑧好恶存道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⑧D.②④⑤⑦
【小题5】从写蒋琬所用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厨者王小余传
清·袁枚
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工烹饪,闻其者,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初来请食单;余惧其侈,然有颖昌侯①之思焉,唶曰:“予故窭人子,每餐缗钱②不能以寸也。”笑而应曰:“诺。”顷之,供净饮一头,甘而不能已于咽以饱。客闻之,争有主孟③之请。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其良,我乃治。”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然其簋④不过六七,过亦不治。毕,乃沃手坐,涤磨其钳铦刀削笮帚之,凡三十余种,庋而置之满箱。他人掇汁而捼莎学之,勿肖也。
或请授教,曰:“难言也。作厨如作医。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问其目,曰:“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视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厄之。”曰:“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嗛嗛二卵之餐子必异于族凡何耶?”曰:“能大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与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不亦诬乎?”曰:“子之术诚工矣。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曰:“庖牺氏⑤至今,所炮炙宰割者万万世矣。乌在其孽庖牺也?虽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彼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而徒使之枉死于鼎镬间,是则孽之尤者也。”曰:“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而终老随园,何耶?”曰:“知己难,知味尤难。吾苦思殚力以食人,一肴上,则吾之心腹肾肠亦与俱上;而世之贪声流歠者,难奇赏吾,而吾伎且日退矣。且所谓知己者,非徒知其长之谓,兼知其短之谓。今主人⑥未尝不斥我、难我、掉磬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隐疚,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甘也。吾日进矣,休矣,终于此矣。”
未十年卒。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为之传以咏其人。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颖昌侯:指西晋何曾“日食万钱”“厨膳滋味,过于王者”,贪嘴之意。②缗钱:即串起来的铜钱。③文中为主厨之义。④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⑤即伏羲。⑥主人:这里指随园主人,也就是袁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烹饪,闻其者    臭:气味,这里指香味。
B.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 逐逐:急欲得到的样子。
C.其良,我乃治 天:气候,时令。
D.涤磨其钳铦刀削笮帚之 属: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B.不如严训甘也 羡长江无穷
C.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 勇气闻于诸侯
D.能大不能小者,气粗也 锲不舍,金石可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王小余向作者请示菜单,作者怕他太奢侈,就和他说自己是穷人子弟出身,每顿饭花的铜钱串起来不能超过一寸。后来王小余上了一道净饮,味道甘美,大家不停地喝到饱。
B.王小余对食材尤为讲究,买到满意的食材后,就淘洗、加热、清理、调制。客人对他菜品非常满意,吃到手舞足蹈,好几次恨不得吞下餐具。王小余在做菜数量上也特别克制,一般不会超过六七道菜。
C.王小余认为味道不在于食材的大与小、简单与丰富,只要厨师的才艺好,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而为了贪图名声而使用奇珍异材反而是一种荒唐的行为。
D.王小余由厨艺解读到了很多人生之理,那些只知道咂着声音吃喝的人虽然可以欣赏并理解王小余,却不能使王小余的厨艺得到提升,而袁枚却对他严苛,反而可以促进他,这也是他愿意待在随园,不愿高就的原因。
【小题4】用“/”给下列文字断句。
八 珍 七 熬贵 品 也 子 能 之 宜 矣 嗛 嗛 二 卵 之 餐 子 必 异 于 族 凡 何 耶
【小题5】把下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而徒使之枉死于鼎镬间,是则孽之尤者也。
(2)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文日数千言属:隶属。
C.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占上风。
D.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故事:旧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疑客曾巩所为佩缤纷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B.闻者始哗不厌,久信服使人复葺南阁子
C.欧阳修才识兼茂,荐之秘阁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记注制诰为邻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英宗从做藩王时就听到苏轼的名声,后来欲按照唐的旧制把苏轼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轮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小题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B.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C.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D.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运司,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古代实行盐铁官营,盐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之一。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礼部掌管礼仪、祭享、漕运、贡举等事务。
C.两淮,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人,最终使章瑾受到惩治。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颇有见解,善于处理边境事务。他弹劾私自役使操练士兵的杨得青等人,命令各边镇检举上报此类现象,并反对增加临洮戍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 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 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 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
大.业.十年,齐郡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让笑 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 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兵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其懈, 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

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臣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 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 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 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 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 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 费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 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 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兵/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兵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兵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兵/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妻”指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 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 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为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 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指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 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他将功归于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