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柳 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花经宿雨香难拾”中的“香”与“雨香飞燕促”中的“香”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E.“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请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分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1-10 05:4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可说也说:解脱
B.无与士耽耽:沉溺
C.自我徂尔徂:往
D.渐车帷裳渐:渐渐地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桑之未落太子迟之
B.士贰其行吾其还也
C.以尔车来具告以事
D.言既遂矣静言思之
 
【小题3】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悔恨和警醒。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了对比。
D.“女也不爽”意思是女主人公并无差错,她对感情忠贞,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小题4】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
B.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C.运用对比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歌通过女主人公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以及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D.本诗三次写到淇水,有实有虚,贯穿全诗,淇水是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见证,诗歌通过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可谓构思精巧,匠心独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