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慨叹生命短促、外物永恒。
(3)《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
。
(4)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4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小题。(8分)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题1】清朝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成为千古绝唱,请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
复为慷慨羽声。(选自《荆轲刺秦王》)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
。吾其还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
,
。
(鲁迅《自题小像》)
同类题4
阅读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完成下面两题。
(其一)
自古逢秋倍寂寥,我言秋明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
A.第一首的前两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开篇就擎起与众不同的评判秋天的旗帜;秋天不但不使人悲伤寂寞,而且胜过了鲜花绚烂的春天。
B.第一首的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写的鹤是孤单的,但又是独特的,它矫健凌厉,有昂扬气势,有搏击长天的志向,它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C.第二首的前两句是对山水树木秋光的浓缩描摹,这里的山色明朗,水清如镜,一派透彻疏朗;秋天的树木密叶婆娑如梳妆的少女,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
D.第二首的后两句,谓言不信,可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禹锡的这两首诗主旨相同,但各写一面,第一首是咏其色,第二首是赞其气。
B.一般诗人都愿借景抒情,而刘禹锡的这两首诗是景随情转,景随人转,善于采撷利于表面主旨的典型的景和境。
C.前一首善于抓住一个典型画面,采用虚实结合,意藏于象的手法;后一首则是如实勾勒秋天本色,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结尾运用反比衬托出诗旨。
D.这两首诗不但有浓厚的艺术魅力,而且寓于深刻的哲理,不但歌秋,而且颂志,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景象,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于逆境的气概。
同类题5
在下列横线上默写句子(每空1分,共6分)
①此去经年,
。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
。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④想当年,金戈铁马,
。
⑤
,水随天去秋无际。
⑥
,有暗香盈袖。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
词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