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至元符三年(1100)得赦,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期间,黄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这首《鹧鸪天》,就是戎州安置时答蜀士史应之之作。
试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形象和诗歌主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2-16 11:4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人未眠”在月明之夜,作者心事重重,愁绪满怀,起身听乐,颇多感慨。
C.“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D.“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E.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小题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细致地写出茅草飘散各处的情景。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5)《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
(6)古人常把月光比作流水,而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喻月光,已颇见才气,而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月光中之影,更是颇具匠心,令人称绝。
(7)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中想象前行之路,以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破 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对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整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