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氓》(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A.每句四字,两字一顿,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
B.以“桑之落矣”比兴,让人联想到女子年华老去、备受冷落的不幸。
C.“女也不爽”四句暗示女子的过错:耽于爱情,终被抛弃。
D.女子感叹斑鸠贪食桑葚,痛悔遇人不淑,落到悲惨境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9-15 06:0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①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
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魂
②
。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
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小题1】第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艺术手法有何异同。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是对其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⑵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⑶《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一致的。
⑷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引用了神话传送“五丁开山”为文章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⑸《锦瑟》中“
,
”两句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
B.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
C.“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
D.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
【小题2】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山月
(南朝陈)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常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之情。诗歌没有超出这一传统主题的范围,语言朴无华,艺术个性鲜明。
B.诗歌首句既写了时间和地点,也描绘了一幅莽莽苍苍的关山图景,寄寓了客子身在边地,思念亲人的幽怨情 怀。
C.远在羁旅中的客子与家乡高楼上的思妇同望三五之月,满怀伤离之情,两地情感同书,互相映衬,思念深重。
D.诗中描写星旗云阵的方式与韩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地北风飞雪的方式虽不相同,却各尽其妙。
【小题2】有人认为,最后两句表达思妇盼归之情,也有人认为表达客子厌战之意,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山居秋暝》)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燕歌行》)
(3)走马川行雪海边,________________。(《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4)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送魏万之京》)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6)_______________,不扶而直。(《劝学》)
(7)__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本纪》)
(8)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