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邂 逅
(台湾)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10-10 02:0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个小题)(6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
(2)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三》)
(3)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
(4),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5),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7)可惜流年,,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小题1】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愤愤不平。
E.诗歌借助贾谊吊屈原的典故,把杨少府之才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
【小题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①根据题目推断,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不超过5个字)?②根据诗歌内容归纳,作者写出了初夏天气的什么特点(不超过5个字)?(2分,每问1分)
(2)①诗歌主要靠创造意象来表情达意,这首诗创造了哪些意象?②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作者选择“柳絮”和“葵花”这两个很有特征的形象是有寓意的,根据它们的特征想想它们各喻指什么?(4分,①②问各1分,③问2分)
答:①
。
②
。
③“柳絮”喻指
,
“葵花”喻指
。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九曲棹歌(其二)
(宋)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
B.“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
C.“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
E.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许浑
烦君沽酒强登楼,罢唱离歌说远游。文字岂劳诸子重,风尘多幸故人忧。
数程山路长侵夜,千里家书动隔秋。起凭栏干各垂泪,又驱羸马向东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写作者和友人李丛分别,李丛设酒饯行,但是作者并没有心情,只能是勉强登楼赴饮。
B.“罢唱”句写席间歌唱的是离歌,接下来谈话还是关于远游的。点明了上句不想登楼的原因。
C.颔联写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不值得朋友们看重,幸运的倒是自己漂泊多年,朋友们还记挂着自己。
D.颈联实写作者离别后山路漫长,长夜难眠,而自己远在他乡,即使收到家书也要等一年的时间。
E.尾联的“东州”是作者与友人李丛离别后的漂泊之地,也照应诗题中的“东游”及首联的“远游”。
【小题2】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