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蜀相》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1-30 03:1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
(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小题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小题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
B.雄奇瑰丽
C.高亢豪放
D.明快俊逸
【小题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
【小题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展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
,
”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杜甫《望岳》中“
,
”两句,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易水
陈子龙
①
并刀
②
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为“清”,对明王朝虎视眈耽。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
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②
。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②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小题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
A.《渡易水》体裁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渡易水》后二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C.《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E. 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请从两个方面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梅尧臣(1002-1060),此诗作于1055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联,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作者因为所乘之船迟迟不能出发,只能来看东溪。
B.第三句作者写景,抓住了物象——凫,读者由此物象的描写可品出作者的情怀。
C.第四句写岸旁老树着花,此亦常见之景。“老”与“丑”往往相连,但作者说它“无丑枝”,构思新颖。
D.二、三两联,意新语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蕴含着浓郁的情趣。
E. 尾联写作者虽然不厌烦东溪之景,但归来后筋疲力尽 ,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心中难以排遣的愁情。
【小题2】请概括并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