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___________”是写春天,“___________”是写夏天,“__________”是写秋天,“水落而石出”是写冬天。
(2)苏轼《赤壁赋》中写苏子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上随波漂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8-02-07 10:0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李正之,辛弃疾好友,与辛弃疾一样主张抗金,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②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作者罢居上饶。③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此借喻安抚民心。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开篇入题,点明友人之入蜀与己之送行,“登天”句化用了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在蜀道艰险的述说中已暗含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意。
B.“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两句表明作者对友人以多病之躯远赴蜀地的忧虑牵挂,表达不忍离别之意。
C.“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意,劝勉友人不必伤别,并欲以对荆楚一路美好风光的叙说来宽慰友人。
D.“赤壁矶头千古浪”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要像苏轼那样胸怀壮志,入蜀建一番功业。
E.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雪深”暗寓自己被罢官、好友被远谪、抗战派淘汰将尽的困顿现实,此处言梅花开于“雪深”之时,既意在点明友人入蜀的时间,也意在以梅之凌寒犹开时与友人互相鼓励,砥砺前行。
【小题2】“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