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关酸风射眸子”,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用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B.《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凄凉,意境幽静凄凉,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C.《房兵曹胡马》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体现出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迥然不同。
D.《塞上听吹笛》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牵引出了思乡的情感,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感而不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2 04:0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三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文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选文三: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易整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A.①军队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改变 ④替
B.①驻军 ②执掌事务 ③交换 ④被
C.①驻军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改变 ④给予
D.①军队 ②管理事务 ③交换 ④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B.④⑤⑦C.②③⑧D.①⑥⑧
【小题3】选出给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⑤与之同命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⑦欲诛有功之人⑧此亡秦之续耳
A.①/②③⑤/④⑦⑧/⑥
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小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C.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注:①斶:(ch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宣王不说 说,通“悦”,高兴
B.夫斶前为慕势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C.士生乎鄙野 鄙:把……当作边邑
D.则再拜而辞去 去:离开、离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前为趋士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君子焉可侮哉     子亦有不利焉
C.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失其所与,不知
D.清静贞正以自虞   阙秦以利晋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颜斶不慕权势,保持士的高尚气节的一组是
①斶亦曰:“王前!”
②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③斶对曰:“……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④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⑤颜斶辞去,曰:“……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A.①③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B.颜斶谈到砍下齐王头颅封邑万户、赐金千镒的事情,意在说明“王者”尊贵。
C.齐宣王最终认识到随便侮辱士人是自讨没趣的做法,于是请求做颜斶的学生。
D.颜斶没有接受齐宣王要做他学生法人请求,郑重地辞王而去,回到本乡,终身不受侮辱。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②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吏道

邓牧

①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②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③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④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⑤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⑥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

【小题1】第⑥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耳
B.乎
C.焉
D.也
【小题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表达效果。
【小题3】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小题4】对第⑤段画线句内容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百姓因官吏盘剥压榨以至于不能自食其力,转而为窃贼。
B.因为官吏日夜“窃取”百姓钱财,以至于百姓不得不反。
C.官吏不能自食其力而盘剥掠夺百姓,其心正如盗贼一般。
D.“不亦盗贼之心乎”以反问语气表达对盗贼行为的痛恨。
【小题5】结合全文,对作者有关“官吏”的思想作简要评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珪。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衹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曰:“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贞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 王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辰州刺史 出:外调任职
B.勉檄止之,辄匿不发 檄:公文
C.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 干法:冒犯法律
D.京兆主供拟  主:掌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家”指军事学著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翃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翃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翃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翃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翃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2)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