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小题。
黑林
吴兆骞
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
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起句看似实兀,实则气势雄浑。“削难平”三字以比喻手法写出此处地势险要,堪称天险,也为下句蓄势铺垫。
B.黑林险峻,而“唐将”却可驻兵于此,则唐将英武可想而知。此句追怀古人,点出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英雄建勋之场。
C.颔联紧承首联,角度不同,“形胜”言其地理形势优越,“万年”言其历史之久,“雄北极”言其雄峙于北方边境。
D.“勋名”一句写前代将领东征高丽之事。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心中包含了无穷的感喟。
E. 尾联马当年于此山川松林处攻战厮杀历历在目,而如今这却只剩偃旗息鼓的寂寂边城,此联以景语收束,含蓄深沉。
【小题2】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意思是笔术神巧、意蕴精妙,请简要赏析神巧、精炒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8 08:01: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同类题2

遵义黎君墓志铭①
曾国藩
君讳恺,字雨耕,晚自号石头山人,遵义黎氏。曾祖国柄。祖正训,禀贡生。考安理,举人,山东长山县知县。长山君二子,长曰恂,字雪楼,云南大姚县知县;君其次也。雪楼厚重寡言,气盖一世;君则倜傥通易,周览群书。兄弟间自为师友。长山君少遭不造,备历艰险,既见二号之成,乃大欢慰。二号翼翼趋承,应唯婴儿也。
嘉庆十八年,逆贼林清②等倡乱,内煽京师,外起滑县,河南北、山东、直隶震动。时长山君仕山东,雪楼侍于官所,讹言四起。或告于贵州曰:“长山破矣,县令殉城死矣,雪楼殉父矣。亲属都无存者,仅存两孺子,漂转吴楚间去矣。”君于时奉母杨太宜人在家,闻则北望号痛,请于母,刻回戒途,赴山东之难。至长山,则阖门故无恙,传者妄也。由是远近以孝归之。君曰:“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
雪楼之自桐乡以忧归也,家居十五六年,君晨夕造请,进止雍雍,语或不合,亦敬应之,而徐理之,终无所讲。雪楼尝病喉痹,绝言与食。君午夜祷于宗祠,泣曰:“必死者,请以我代。”喉亦旋愈。其敬嫂也如严其兄,其训群从如教其于,盖历久而不改,至其终身,亦卒不少懈。
(选自《曾国藩文集》 ,有删改)
【注】 ① 曾国藩(1811 - 1872 ) ,字伯涵,号涤生,政治家、文学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② 林清: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安理     考:父亲
B.县令殉城死矣 殉:殉职,殉难
C.终无所忤   忤:违反,抵触
D.其敬嫂也如严其兄   严:严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 君其次也 ② 吾其还也
B.① 时长山君方仕山东 ② 吴之民方痛心焉
C.① 赴山东之难 ② 未之有也
D.① 语或不合 ② 或百步而后止
【小题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黎恺“孝”的表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l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2 )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
( 3 )君午夜祷于宗祠,泣曰:“必死者,请以我代。”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①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处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②中求活计也。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官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胡突看过,作等闲语耳。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岂以“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为出处耶?用意别,则悲愉之景原不相贷,出语时偶然凑合耳。必求出处,宋人之陋也。其尤酸迂不通者,既于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杜诗:“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遂据以为唐时酒价。崔国辅诗:“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求出处者,其可笑类如此。

(选自王夫之《姜斋诗话》,有删节)

注:①抟合:随意捏合。②圈缋:框框。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诗为文,重在立意,匠心独运,方能写出好作品。
B.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需要读者的细心体会 。
C.诗歌写景叙事,语言表达常带有偶然性,因而不可坐实求证。
D.相信“无一字无来历”,必求出处,体现了艺术追求的苦心孤诣。
【小题2】第二段多处引用诗句,其作用是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意,作者评齐、梁和宋人的诗为“小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第三段中崔国辅的例子用来说明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钱神问对

戴名世

①有神色赤而目方,刺其面为文,立中衢,臭达于远。众皆拜,祈请甚笃,或咄咄叹息不已。戴子见之,曰:“此何神也?”众曰:“非若所知。”前问神,神具以名对。戴子笑曰:“吾闻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其何以动众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罔敢不恭,子顾且云云,岂有说乎?”

②戴子曰:“固也,吾试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浑浑噩噩,数千百年间,耕田凿井,衣衣食食,天下太平,安乐无事。当是时,岂有汝哉?自汝出,而轻重其制,铢两其名,方圆其象,流传人间,惑乱民志,万端俱起。于是庸夫之目,以汝为重轻;奸人之手,以汝为上下。或执鞭乞哀,流汗相属。不然,设心计,走坑险,蒙死侥幸,损人益己,互相攘夺。或至犯科作奸,椎牛发冢,聚为博弈,出为盗贼。至于官之得失,政以贿成,敲骨吸髓,转相吞噬,而天下之死于汝手者,不可胜数也。挻土刻木以为人,而强自冠带;羊狠狼贪之徒,而恣侵暴,刳穷孤,而汝之助虐者,不可胜数也。且又酿争而藏垢,避正而趋邪,使夫义士仁人,瞿瞿然惸惸然不能出气,修德益穷,有文益困。而汝独纷纷然奔走天下,颠倒豪杰,败坏世俗,徒以其臭熏蒸海内,气之所感,积为迷惑之疾,见之者慕,闻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无不平,贪吝接踵,而充塞仁义,障蔽日月,使天下伥伥乎无所之,而惟汝之是从。”

③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为神也,汝乌足以知之?”因仰而嘻笑,俯而却走,伸目四顾,举手而别,众共拥之以去

(注释)①色赤而目方:古时以铜铸钱,外圆而中有方孔。②挻(shān):揉和。③刳:剖开,挖空。④瞿瞿然:惊恐貌。惸惸然:忧虑貌。  ⑤伥伥:无所适从。

【小题1】戴子见钱神而不知其何神,随后又说“吾闻汝久矣”,分析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
【小题2】概述戴子列举钱神造成“万端俱起”的罪状。
【小题3】赏析结尾画线句钱神的动作、神态描写。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众人对钱神的膜拜拥戴正是文章命意所在。
B.文中多用排比、对偶句式,增强论辩气势。
C.文章采用与钱神问答形式,使说理更形象。
D.文章以“臭”为靶的,抨击钱神臭名远扬。
【小题5】如果钱神正面回应戴子的观点,它会如何自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易田诗序
清刘大槐
余性顓愚,知志乎古,而不知宜于时; 常思以泽及斯民为任。凡世所谓巧取而捷得者,全管丕知其径术,以故与经纳之士相背而趋,终无遇合。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年已晚幕,始为博士于黟。博士之官,卑贫无势,最为人所贱简。而黟、歙邻近,歙尤多英贤,敦行谊,重交游。一时之名隽多依余以相劘切,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盖余生平之乐,无以加于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称著材宿彦,亦旦夕相从。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易田固信余,余亦甚重易田也。虽然,余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将归休于枞阳江上。而易田年逾四十,犹困于诸生;家又贫,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将糊其口于汝阴。念欲长与诸君子游处,不可得矣。
居稽也,弦诵也,欣欣而忘其倦也。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共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回忆独居时,虽无所乐,而亦非有不乐也。则是今日之不乐,由前日之乐而来也。夫造物之于人,安能使其长乐哉?因取易田之诗所谓“濠上吟”者,反复咀吟,益叹其文章之古,与其人之心貌相称。属其板刻之,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而余为序之如此。
(选自刘大魁《海峰文集》,清乾隆刻本)
①博士: 学官名,掌管文庙《孔庙)祭祀、教育生员等。②诸生:生员,俗称秀才。③濠上吟:语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辩”。
【小题1】对下列旬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为人所贱简   贱简: 轻视息慢
B.歙尤多英贤,行谊 敦:厚道、诚恳
C.易田信余     固:坚决、执意
D.其板刻之     属:通“瞩”,叮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退强学 倚歌和之
B.注念生人欣戚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夫造物之人     彼致福者,末数数然也
D.以与四方之知言者共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禀性和志趣与世俗不同,虽然无缘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但不认同世人的成功之道,曾隐居修身,游息山野,生活平淡。
B.作者直到年老时,才担任卑微的博士之职,有黟、歙两地的许多英才贤士跟从作者学习,谈论时事,虑及民生,此乃平生之一大乐事。
C.作者既赞赏程易田所写的诗歌语言朴实,寓意深远; 又深切同情程易田年过四十,仍不得志,且家庭贫困,为了谋生,只能离乡。
D.本文语淡情深,构思巧妙,围绕“乐”字展开,由“无乐”到“有乐”再到“不乐”,即写不遇之叹、得友之乐、离别之伤,自然流露出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欢聚未几离散随之余于此其犹能独乐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尝有乐之人徒以与诸君子游处而乐今复以聚之不常而不乐生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强学,栖迟山陇之间,虽非有苦,而亦未尝有乐也。
(2)其所为诗歌,摅词朴直而寄兴深至,尝谓其有陶潜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