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国藩诫子书
清·曾国藩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强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既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⑤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小题1】简述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第段至第段的顺序可以调换吗?试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
【小题4】下列对“习劳则神钦”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刻苦勤劳是作为一个人生存的根本,能够自食其力是曾国藩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B.“习劳则神钦”不仅在个人安身立命层面有重大意义,更是对国家有重要影响。
C.勤劳劳动而带来的丰衣足食是值得神明敬佩的,安逸生活得以使家族长盛不衰。
D.曾国藩的此番主张是从子孙后代的长远考虑,告诫子孙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小题5】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结合上文,请简要对本文的观点进行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5 12:2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爌,字象云,蒲州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编修,历少詹事,充东宫讲官。四十五年,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久之,命教习庶吉士。光宗嗣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未几,光宗疾大渐,与方从哲、刘一燝同受顾命。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从哲去,一燝当国,爌协心佐理。
天启元年正月,两人以帝为皇孙时,未尝出阁读书,请于十二日即开经筵,自后日讲不辍,从之。爌、一燝以人情偷玩,拟御札戒励百官,共图实效,帝纳之。未几,以贵州平苗功,加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二年四月,礼部尚书孙慎行劾方从哲用李可灼红丸药,罪同弑逆,廷议纷然。一燝已去位,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三年,以山东平妖贼功,加少师、太子太师。时叶向高当国,爌次之。及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颇惧,求援于爌。爌不应,忠贤深衔之。故事,阁中秉笔止首辅一人。魏广微欲分其柄,嘱忠贤传旨,谕爌同寅协恭,而责次辅毋伴食。爌惶惧,即抗疏乞休。五年七月,逆党李鲁生劾爌,削籍除名。又假他事坐赃二千,毙其家人于狱。爌鬻田宅,贷亲故以偿,乃栖止先墓上。
崇祯元年,言者争请召用,为逆党杨维垣等所扼,但赐敕存问,官其一子。至五月,始遣行人召之。十二月还朝,复为首辅。
初,熊廷弼既死,传首九边,尸不得归葬。至是,其子诣阙疏请。爌等因言:“廷弼之死,由逆奄欲杀杨涟、魏大中,诬以行贿,因尽杀涟等,复悬坐廷弼赃银十七万,刑及妻孥,冤之甚者。”帝乃许收葬。初,袁崇焕入朝,尝与钱龙锡语边事。龙锡,东林党魁也,王永光等谋因崇焕兴大狱,可尽倾东林。光倡言大清兵之入,由崇焕杀毛文龙所致。高捷遂首攻龙锡,逐之。明年正月,中书舍人加尚宝卿原抱奇亦劾爌主款误国,招寇欺君,宜与龙锡并斥。无何,左庶子丁进以迁擢愆期怨爌,亦劾之,而工部主事李逢申劾疏继上。爌即三疏引疾。
爌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十七年春,李自成陷蒲州,迫爌出见,不从。贼执其孙以胁。爌止一孙,乃出见,贼释其孙。爌归,愤郁而卒,年八十矣。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 史为谤史
B.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C.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D.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官职。如如《战国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B.天启,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年号。如文中的万历、光宗、崇祯,俱是帝王年号。
C.首辅,明清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内阁的官员称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D.九边,明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爌身为两朝元老,能力卓异,都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B.天启年间的“红丸案”,韩爌劝谏皇帝要明确诏令,传示朝廷内外,为的是避免出现大兴诏狱及冤假错案。
C.韩爌为人能文能武,内能承担首辅重任,外能平定地方叛乱,并因此受到加封。
D.韩爌刚正不阿,敢于与奸邪之人做斗争,他也因此屡遭迫害,但好在能全身而退。只可惜因在天启年间收受二千贿赂,导致名节有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祯元年,言者争请召用,为逆党杨维垣等所扼,但赐敕存问,官其一子。
(2)爌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翀,字子翚,邓州顺阳人,从萧克翁受学。克翁隐居不仕,有学行,为州里所敬,尝梦大鸟止其居,翼覆于轩,明日翀至。翀始名思温,克翁为易命名,以符梦兆。从京兆萧渼游,其学益宏以肆,翰林学士姚燧以书抵渼曰:“燧见人多矣,学问文章,无足与子比伦者。”于是渼以女妻之。
延盐五年,拜监察御史,时有旨凡以吏进者。例降二等,从七品以上不得用。翀言:“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若一概屈抑,恐未足尽持平之议。请吏进者,宜止于五品。”许之,因著为令,时宰相铁木迭儿专事刑戮,以复私憾,翀因谢病去。
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翀为强起,文宗之入屯,大臣问以典故,翀所白近汉文故事,众皆是之。文宗尝字呼于晕而不名,命翀与平章政事温迪罕等十人,商论大事,日夕备顾问,宿值东庑下。文宗虚大位以俟明宗,翀极言:“大兄远在朔漠,此真有阻,神器不可久虚,宜摄位以俟其至。”文宗纳其言。
迁集贤学士,诸生素望翀,至是相贺。弟子员初入学,以羊贽,所贰之品与羊等。翀曰:“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命撙集之,得钱二万缗有奇,作屋四区,以居学者。诸生积分有六年未及释褐者,翀至,皆使就试而官之。
帝师至京师,敕朝臣一品以下皆乘白马郊迎,大臣俯伏进觞,帝师不为动,惟翀举觞立进曰:“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请各不为礼。”帝师笑而起,举觞卒饮,众为悚然。帝问翀:“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帝曰:“然则儒贱耶?”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可一日阙哉!”帝曰:“善。”
翀状貌魁梧,不妄言笑,其为学一本于性命道德。居国学久,论者谓自许衡之后,能以师道自任者,惟耶律有尚及翀而已。
(选自《新元史》列传第一百八,有删减)
【注】①翀(chōng), 人名,意为鸟向上直飞,翚(huī)。②文宗,元武宗次子,泰定帝崩于上都,权臣用用事,逾月不立君,卷铁木儿等于大都起事。因武宗长子(后来的元明宗)该离漠北,乃迎其弟于江陵,且宣言已遣使北迎帝,以安众心。③帝师:元朝皇帝从吐蕃请来喇嘛充当的一种最高神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翀因谢病去   谢:拒绝
B.其学益宏以肆   肆:延伸
C.无足与子比伦者 伦:匹敌
D.所贰之品与羊等 贰: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州里所敬   高租为亭长,素易诸史
B.于是渼以女妻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
C.皆使就试而官之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D.帝师,释迦之徒 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B.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C.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D.顷之\左丞相使人劳\翀曰\今规模已定\不同往日宜\早至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翀认为当时“从七品以上不得任用吏员”的旨令不利于朝廷选拔人才,所以建言将限制到五品以上。
B.古人的名用于自称或尊长者称呼卑幼者,字用于称呼平辈或尊长,文宗用字称呼鲁翀,说明他对鲁翀的尊重。
C.帝师到京城时,众大臣俯首伏地极尽尊敬,唯往鲁翀站立敬道,并随帝师一饮而尽,这表明了他的为人率真和不拘小节。
D.面对皇帝关于三教地位的询问,鲁翀以五谷喻儒教,似抑实扬,巧妙说明了儒教一日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问以典故,翀所白近汉文故事,众皆是之。
(2)与其餍口腹,孰若为吾党燥湿寒暑之虞乎?
(3)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项羽本纪》)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容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B.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C.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D.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将莫邪是古代传说中的两把剑,同属中国古代十大名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搜神记》:“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B.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明代内阁大学士是指身在内阁并且有大学士头衔的人,一共有6个类别,分别为“四殿”“两阁”,两阁者,文渊阁,东阁。
D.“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礼记·王制》:“七十致政。”郑玄注:“还君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逢圣少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认为他是干将、莫邪。后参加殿试,考中第二名,授官翰林院编修。
B.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为熊廷弼起草奏疏呈献朝廷;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C.贺逢圣清廉沉静。他能够极好地约束自己,并不断磨练德行;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D.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
(2)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