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和分析,不恰当的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地点,“凉风发”暗示季节,“独上”写出了诗人的雅兴,“望吴越”交待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小题2】从炼字角度来说,领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29 09:46: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①
,南浦清江万里桥
②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③
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萄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近看“南浦清江”,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
C.尾联“极目”照应题目“野望”,“不堪”包含作者对百姓沉重赋役的担忧。
D.本诗首联写景,后三联叙事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小题2】本诗颌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①伏波营: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1)第一首诗的抒情非常曲折,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第二首诗题目中的“寒”字含义丰富,请概括作者写了哪些“寒”。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末尾句的表达特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小题1】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塑造了“离人”怎样的形象?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①
苏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②,未随埋没有双尖。
注①熙宁七年(1074)。作者由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作此诗。②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淫雨写起,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
B.第三句重在表现天气寒冷。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
C.诗中以盐喻雪,“堆”字写出雪落的动态,与第二何中“势转严”照应。
D.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
E. 第六句写景生动形象,有强烈的画面感,营造出明净清亮的美妙意境。
【小题2】本诗尾联中“未随埋没有双尖”一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IH 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
【小题2】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