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IH 题。
春夕旅怀 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颔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分析其中两种。
【小题2】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12-21 03:17: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①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
②
不见封侯印
③
,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小题2】诗题虽为“苏武庙”,但实际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笔墨虚写苏武。请问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2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8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4)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
(5)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6)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
(7)以时间的流驶,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记念刘和珍君》)
(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与鉴赏,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分别是作者游览越国王城故址越中和吴王夫差游乐的姑苏台时所作,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都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B.“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菱歌清唱不胜春”是说山下采菱姑娘清脆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C.“义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将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D.这两首览古之作题材近似主题相同,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小题2】请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其生活环境:"刁斗"是军中用具,铜质,白天可烧饭,夜间用来打更。"设刁斗"是说在夜间军营有巡逻的兵士;"面面"与"深深"相对,呼应"万人守",烘托出军营戒备森严的战争气氛。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夜夜去防守险要的隘口。
C.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D."更阑酒醒山月落"句,更阑、酒醒、月落,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让读者展开无尽的想象,进而能尽得诗歌之意。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