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寓意?(4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09-11-14 03:0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 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
【小题2】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宴西楼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

(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摩诃池即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
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C.“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两句,不仅描绘了宴饮之上歌女的俏丽,而且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
D.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凉颓废情绪。
E.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
【小题2】颔联中有两个字用意较深,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