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中,诗句内容与传统节日名称
不相对应
的一项是
A.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中秋节)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
C.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元宵节)
D.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清明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26 04:5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也称为辟召、辟除,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作为掾属。
B.六艺,指礼、乐、诗、易、书、数等六种古代的学问和技能。
C.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自汉代的汉武帝。
D.阉竖:对宦官的蔑称。阉,割去男人的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疏,也称“奏疏”,与“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自己意见的文书。
C.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成为古代隐士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同类题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也指便服。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B.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凌压百姓的人。
C.逐北,指追剿败北逃亡的军队,“北”指打了败仗往回逃。
D.“解职”即“革职”,因为违反朝廷意愿而被免除相关的职务。
同类题4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晋侯、秦伯中“侯、伯”,都是指爵位,在中国周代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等爵。
C.长跪是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地放于膝上,称为“正坐”;而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鸿门宴》中显示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北向,再次为南向,张良西向侍,地位最次。
同类题5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如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和好后,结为“刎颈之交”。
C.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不受年龄限制结成的朋友叫“忘年交”。
D.不因地位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