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本文,完成小题。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述往事,来者 思:使……思
B.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C.则仆偿前辱之  责:同“债”
D.辞以自饰 曼:随意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况抒发激愤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再严厉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有了为写史而忍辱苟活的决心,从复信的最后仍能看出他满腔的愤怒之情。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6 12:07: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货殖列传(节选)

西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务,挽近世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珠瑶、珠现、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游袭、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回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绿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原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候,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②当素:指牲畜的肉。③吵:同“妙”。④虞:古代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此处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绝:三宝,指食、事、财。绝,不流通。⑥太公望:指姜太公吕望。⑦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⑧轻重九府:掌管财政的九个官署,即大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轻重,指钱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挽近世民耳目 涂:堵塞
B.耳目欲声色之好 极:穷尽
C.于是太公其女功 劝:劝告
D.虞不出则财少 匮:缺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用此务 且君尝晋君赐矣
B.使俗渐民久矣   欲人无惑也难矣
C.虽户说砂论 不赂者赂者丧
D.富列国之君 善假物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赞成《老子》认为的最清平的政治状态,务必按照“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方式去生活。
B.司马迁主张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商人积极进行生产与交换,国家不必强行干涉,不要与民争利。
C.文中举姜太公吕望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要有灵活的经济头脑,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
D.文章叙事自然流畅,文中说理鞭辟入里,由社会经济背景入手,结合史例,阐述了经济思想。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渊 深 而 鱼 生 之 山 深 而 兽 往 之 人 富 而 仁 义 附 焉 富 者 得 势 益 彰 失 势 则 客 无 所 之 以 而 不 乐 夷 狄 益 甚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2)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也?’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书离辞,指事类情 属:连缀,撰写。
B.其言洸洋自恣以己 适:满足。
C.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
D.吾将曳尾于中 涂:道路。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牲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所趋异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狂惑。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报任安书》)

(二)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小题1】以下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剌谬:错误
B.之所趋异也  用:因为
C.夫《诗》《书》隐约者   隐约:言简义深
D.其文直,其事  核:翔实正确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喟然而叹曰
B.太史公执迁手泣曰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
C.居忽忽若有所亡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以通狂惑 正色邪
【小题3】下列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从任安情意恳切的来信中似乎读出了抱怨,因为遭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已无力完成任安所嘱托的推举贤才的任务,为此,司马迁提笔写下这封回信。
B.司马迁原本在黄河边上的山的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的生活,四处出游考察,观察儒风,学习礼节,遗憾的是未能参加天子的封禅大典,郁郁寡欢。
C.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隐忍苟活,奋发图强,着手记述从皇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写就史学巨著。
D.《报任安书》从大的段落上看,层次明晰,逻辑性强;但从细节上看,又常常不厌重复。这些小的重复反而给人一种曲折反复、滔滔不尽之态,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司马迁那一腔急于宣泄的悲愤心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迁 既 死 后 其 书 稍 出 宣 帝 时 迁 外 孙 平 通 侯 杨 恽 祖 述 其 书 遂 宣布 焉 至 王 莽 时 求 封 迁 后 为 史 通 子
【小题5】翻译
(1)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同类题4

四、文言文阅读
彭越列传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其南越,越大破楚军。汉王二年春,与魏王的及诸侯东南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之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之,可致之;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祖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 略:掠夺
B.使将将兵诣邯郸   诣:拜访
C.太仆亡走汉 亡:逃亡
D.遂夷越宗族,国除 除:废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是纪时法。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
B.“汉元年”不是年号纪年法。中国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C.“高祖”是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D.“太仆”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它和丞相、太师、尚书、门下省、中书省等都是官职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泽中的一百多个年轻人聚焦在一起,前去追随彭越,并且请求彭越做他们的首领,彭越开始拒绝了他们,还说不愿和他们一起干。
B.第二天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大家都觉得是个小事情,可是彭越命令校长杀掉了这个人,并设置土坛,用其人头祭祀。
C.汉王在固陵被项籍打败。彭越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汉王的军队会师,最终大败楚军。最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D.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吕后却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皇上诛杀了彭越并灭其家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
(2)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酮,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待,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B.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C.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D.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年,这里指的是王僚在位的第九年。这种纪年法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的年数来纪年,又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C.丙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可以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不可抛弃的宝贵财富。
D.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相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为了博取公子光的信任和支持,他把有才能的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内志”。
B.公子光的父亲吴王诸樊因为自己的三弟贤能,所以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大弟弟,想通过依次传递的方法最终传给季子札。
C.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去寻求成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派自己的弟弟带兵围困了楚国的灊水。
D.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杀王僚而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