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国庆中秋连放八天,小明同学外出郊游并写下了旅行笔记,他笔记中最不可能出现的句子是那句?
A.马穿三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D.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17 11:06: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④杳冥,指穷高极远的苍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倒装,点出湘灵善于鼓瑟,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冯夷”“楚客”二句,突出瑟音巨大的感染力。一个“空”字,点出水神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的楚客,领略了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不忍卒闻。
C.“流水”“悲风”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地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D.最后两句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明净、静谧,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小题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黄徐州

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虛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四十三岁,前一年他在颍州州学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之后,家居徐州,后为生活所迫,寄食曹州知州郭概处。诗人离徐州时,写了此诗向朋友黄徐州告别。②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中“庾亮谓觊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觊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意即他自惭不如乐广,别人称誉太过,犹如刻画无盐,而以西施的形貌相加,就显得唐突了。③青眼: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常以青眼对他所器重的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在首句说自己的姓名曾落在当时名流的荐书之中,第二句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诗作还不错,与所得称誉是相符合的。
B.诗的三、四句,回忆自己自得来名声发迹以来,一晃间有了十年,而现在却落得个因党事牵连被罢职的下场,令人感慨。
C.“白头未觉功名晚”一句通过想象手法,表明他此时虽生白发,年过不惑,但还是不觉得自己获得功名有什么晚来之感。
D.“青眼常蒙今昔同”一句是写自己顾念过去,深蒙黄徐州以青眼相加,而现在更寄希望朋友黄徐州的引荐恢复自己的功名。
E.全诗写诗人进退之间,难以由人,受到政治上的牵连被罢职,生活在贫 穷中,不由得悲叹,做到了情感真挚,尽情倾吐。
【小题2】本诗最后一联情感深沉,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请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