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释】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天下以不义之名 负:蒙受
B.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
C.亡其母也 亡:丢失
D.赍物具千数谢之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设以攻宋   不赂者以赂者丧
C.遂失其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安能飞而不集乎   箕踞而坐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③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④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④⑥D.①②③
【小题4】对下列句子及加点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句子的意思是:于是(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句中的“偃”字与“偃旗息鼓”的“偃”字意思是相同的。
B.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句子的意思是:说他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句中的“鸢”字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鸢”字意思是相同的。
C.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句子的意思是:如果木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
句中的“集”字与“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集”字意思是相同的。
D.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小题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
②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小题6】无论是“儒书”还是《酉阳杂俎》,都将鲁班塑造为具有特异功能的神人,将人塑造为神是一种文化现象,又如我们称李白为“诗仙”,余秋雨在《都江堰》中写道“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但《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曾教育弟子“务民(人)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他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的作用。请结合你对《论语》的理解,并围绕一个例子,谈谈你对“造神”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5 11:05: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以乱易整 易:替代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人之力而敝之
A.公从之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子犯请击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晋侯、秦伯围攻郑国的理由来看,秦郑两国之间并没有很深的矛盾。
B.晋军和秦军驻扎的地方不同,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有利条件。
C.秦伯接受了烛之武的建议,与郑人结盟,完全是为郑国的利益考虑。
D.秦国与郑国结盟后,晋文公认为此时攻打秦军“不仁”“不知”“不武”。
【小题4】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