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1】下列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理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小题2】(小题2)上面两则选段反映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E.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的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复活》)
A.窗外是狂风怒吼,斜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有发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椅子里,手枪摔在地下。恰好这时候,当差李贵引着丁医生进来了。这是小说结局描写吴荪甫破产以后想要自杀的场面。(《子夜》)
B.黛玉每年时节变换时“必犯嗽疾”。宝钗来探病,劝黛玉药疗不如食补,建议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答应送燕窝过来。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是一样,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拉近了二人的距离,让黛玉很是感激。(《红楼梦》)
C.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当时刘表不战而降,依附刘表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联合刘备军,迎击曹军。这是《三国演义》中对赤壁之战的背景所作的描述。(《三国演义》)
D.葛朗台在得知弟弟破产后宴请克罗旭叔侄,这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二次请客,消息轰动了索漠全城。晚宴上,大家沉默不语,葛朗台支开了女佣人拿侬,使用他的一贯伎俩,假装耳聋和口吃,拐弯抹角地让克罗旭道出了挽救兄弟名誉的计划。中场到来的银行家格拉桑害怕失去表现的机会,自出路费为葛朗台实施这个商业计划。葛朗台晚宴的目的达到了。(《欧也妮·葛朗台》)
【小题4】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家》中觉慧的最后选择。
(2)简述《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故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3-11-04 05:12: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小题1】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对孔子称赞水做了自己的解释:“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结合文段,说说你的看法。(4分)
【小题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施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 
孟子以齐人的做法为例,讽刺社会上的哪一种人?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小题3】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结合文段,谈谈你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理解。(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日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 ’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摘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孟子学习。②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上山打柴,是疾病的代词,为当时交际的习惯语。③不果:终于没有实行。④达尊:普遍尊贵的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就见者也如:应当。
B.君命召,不驾俟:等待。
C.不识可使寡人见乎得:能够。
D.使数人于路要:要挟、威胁。
【小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②犹且从师而问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②吾尝终日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②吾王庶几无疾病
【小题3】本文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齐王、孟子、孟仲子都说过假话。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面说的是真话的一句是 (    )(3分)
A.寡人如就见也,有寒疾,不可以风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请必无归,而造于朝D.今病小愈, 趋造于朝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与态度,他认为君臣关系应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孟子认为国君的尊贵不应该表现在地位的优越上,臣子对国君的恭顺不应该只停留在礼节形 式上。
C.孟子还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德高望重,就轻慢了地位和年龄比自己低的臣子,国君应该表现出尊德乐道的风范。
D.景丑氏认为孟子对齐王不恭敬,孟子本来要见国君,可是一听到齐王的命令反而不去了,景子觉得孟子这种做法与《礼记》上说的不相合。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3分)
    
②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4分)

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3分)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①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②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问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③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④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注: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曾为八十万禁军教头。
【小题1】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2】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内容,说说第④划横线的句子中所说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哪里?
【小题3】第④段中写了三个人的对话,简要分析对话的作用。
【小题4】根据本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林冲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