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5分)
下列文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颜渊的评价,也有颜渊对孔子的评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史记·孔子世家·陈蔡之厄②》
(注释)①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它却徘徊在旷野中。②陈蔡之厄: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之间被人围困于荒野中,情势危险,粮食也断绝了,有弟子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
【小题1】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发出了“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恸哭,你认为孔子如此悲伤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上述语段回答)(3分)
【小题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能从孔子称赞颜回的这句话中读出一条对今天有益的启示吗?请简述。(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19 12:4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黔中儿
(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一人屦,遂为七口累,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裸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继而妻病瘵死,遂鳏。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呱呱杂沓, 几不可耐,亦无如何。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 裕。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永即应。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万、永至,俟于嵎。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忽长、庆猝 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虎大怒,腾而奔。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弓弩,犹百发百中。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B.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C.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D.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是对无妻或丧妻者的称谓,文中指的是丧妻。古代有“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的说法。
B.“七十岁”被称为“知天命”,“六十岁”被称为“花甲”,“八十岁”被称为“期颐”。
C.“龆龀”指儿童换牙,文中指的是进入童年时期。古人常用生理特征来代指年龄,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
D.“昆弟”即“兄弟。”“昆”指哥哥。“昆弟之好”指兄弟般的情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国瑞家境贫寒。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五个孩子。冬天看日色早晚,抱孩子们晒太阳取暖。 太阳在东边,就把孩子们排列在西边墙根下,反之亦然。
B.万清兄弟作战勇敢。每次出战,兄弟五人同时上阵,那情势就像一字长蛇阵,而他们的弓箭依 旧百发百中。
C.万清兄弟相互友爱。在城西坪除虎患时,长清、庆清想帮助哥哥,想一起前往,万清出于安全 考虑,呵斥他们,叫他们回去,可是他们偷偷地跟去了。
D.万清兄弟很孝顺。在父亲晚年时,把他接进官府供养。江国瑞年轻时未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 好日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裸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
②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诏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是日害②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二》
注:①经始:开始规划营造。②害:同“曷”,何时的意思。
【小题1】(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不贤能的人即使有珍禽异兽也无法享受快乐。
B.“经始勿亟”这句话用文王的口吻写出文王对百姓辛劳的体恤。
C.为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孟子引用《诗经》的话。
D.孟子引用《汤誓》的话的目的是揭露统治者与民不共戴天的残暴罪行。
【小题2】(小题2)(小题2)分析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与下面的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3分)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梁惠王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