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②:‘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随后赈济百姓给百姓恩惠是圣人的职责。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小题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理解。(3分)
子适卫,冉有仆③。子曰:“庶④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
【注】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6-05 05:28: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考城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阋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篆九年,瓜代可也。”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岀,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瓜代,指任期已满换人接替。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敦促之 但:但是
B.即命母寿籍   稽:稽首
C.不妨令张生篆九年   摄:代理
D.时已三日   卒:结束【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心善,虽善不赏   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B.谓公 今君亡赵走燕
C.送郊野 或取怀抱
D.果有张生是日死矣   业精勤,荒于嬉【小题3】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孝顺和才干的一项是
A.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诸神传赞不已。
B.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吏不言,但敦促之
C.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D.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登其堂,一拜而行。【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B.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C.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D.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宋焘考取城隍一职的事情。宋焘卧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参加考试。接下来作者用虚幻之笔,重点写了阴间众神面试宋焘的过程。
B.考试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字。宋焘很有才学,对社会问题有独道见解。宋焘认为,对善恶要从效果上判定,而不以人的动机作为判定的标准.
C.张秀才写给宋焘的赠诗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这两句对仗工整。这一工对句揭示了宋焘是个才学之士,淡泊名利,胸襟坦荡.
D.宋焘有德有才,却一直只是个老康生,这对于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无疑是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怨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镪,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
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犹冀父复瘥,旦夕可以婉告。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
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忽一夜梦父曰:“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问:“何在?”曰:“明日畀汝。”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
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数年来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闻。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抑何其神哉!”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及长子相继殂谢 死亡
B.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   欺凌,残害
C.月生固哀之  悲哀
D.醒而异之   感到奇怪
【小题2】下列对于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聊斋志异》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补充。
B.孝友,《毛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它要求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文明标准。
C.桓、孟之德指为妇的美德。桓指东汉鲍宣妻桓少君,孟指东汉梁鸿妻孟光。旧时以桓少君、孟光为自甘守贫的贤妻的典型。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