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①也。”
夫子哂之。(选自《论语·先进》)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②善,无施③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④之。”(选自《论语·公冶长》)
①方:礼仪;②伐:夸耀、自夸;③施:表白;④怀:关爱。
【小题1】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2】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2-11-01 05:5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提示:《红楼梦》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写到:宁国府秦可卿病亡,公公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自己伤心难支,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宁国府无人主事,乱成一团。贾宝玉向贾珍推荐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针对宁府的五件积弊: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理。凤姐如何处治呢?且看第14回。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又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摊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立刻来回我。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众人领命而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juān“除去”的意思)了。

凤姐儿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自己每日从那府中做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命人送来劝食。

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凤姐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凤姐且不发放这人,却先问:“王兴媳妇作什么?”王兴媳妇巴不得先问他完了事,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

凤姐方欲说话时,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

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因问:“你有什么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儿回说:“就是方才车轿围作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凤姐听了,便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又发与这人去了。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府荣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红楼梦》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反映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个场面,情节场面精彩纷呈,跌宕起伏;出场人物众多,主次有序;人物刻画手法多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与《林黛玉进贾府》那个笑语盈盈、粉面含春、八面玲珑王熙凤相比,选段“协理宁国府”中的王熙凤语言泼辣,行动果断,杀伐决断,神态威严。
C.“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因为“那人”自知理亏,含羞抱愧,因而心服王熙凤的处理,才会“叩谢”。
D.细读此文,不难看出文字极“忙”。主要体现在:文章开门见山,写凤姐一到,即刻忙开了。来旺媳妇第一个到: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紧接下文出现六个动作,即凤姐“命彩明、传来升媳妇、查看花名册、听差、点单册、坐车回家”等。然后写凤姐面对百十号人分配工作,明确责任,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小题2】节选部分写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塑造王熙凤形象,请加以鉴赏。
【小题3】王熙凤是如何成功协理宁国府的?请结合现实,对此作简要评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口

俄蒲宁

夜幕已垂下很久,可我仍举步维艰地在崇岭中朝山口走去,朔风扑面而来,四周寒雾弥漫,我对于能否走至山口已失却信心,可我牵在身后的那匹浑身湿淋淋的、疲惫的马,却驯顺地跟随着我亦步亦趋,空荡荡的马蹬叮叮当当地碰响着。

在迷蒙的夜色中,我走到了松林脚下,过了松林便是这条通往山巅的光秃秃的荒凉的山路了。我在松林外歇息了一会儿,眺望着山下宽阔的谷地,心中漾起一阵奇异的自豪感和力量感,这样的感觉,人们在居高临下时往往都会有的。夜色迅速地浓重起来,我向前走去,离松林越来越近。只觉得山岭变得越来越阴郁,越来越森严,由高空呼啸而下的寒风,驱赶着浓雾,穿过山峰间的空隙,排空而去。高处的台地上缭绕着大团大团松软的雾。雾使松林仿佛冒起了白烟,并随同喑哑、深沉、凄冷的松涛声向我袭来。……夜已经很深了,我低下头,在山林构成的黑咕隆咚的拱道中冒着浓雾向前行去,耳际回响着隆隆的松涛声。

“马上就可以到山口了,”我宽慰自己说,“马上就可以翻过山岭到没有风雪而有人烟的明亮的屋子里去休息了……”

但是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每分钟我都以为再走两步就可到达山口,可是那光秃秃的石头坡道却怎么也走不到尽头。我开始觉得累了,直打寒颤。我记起了离山口不远的松树间有好几座孤坟,那里埋葬着被冬天的暴风雪刮下山的樵夫。我感觉到我正置身于人迹罕至的荒山之巅,感觉到在我四周除了寒雾和悬崖峭壁,别无一物。我不禁犯起愁来:我怎么去走过那些像人的躯体那样黑魆魆地兀立在迷雾中的孤单的石头墓碑?既然现在我就已失去了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我还会有足够的力气走下山去吗?

前方,透过飞快地排空而去的浓雾,模模糊糊地可以看到一些黑黢黢的庞然大物……那是昏暗的山包,活脱像一头头睡着的熊。我在这些山包上攀行着,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马吃力地跟着我攀行,马掌踏在湿漉漉的圆石子上,发出嗒嗒的声响。突然我发现路重又开始缓慢地向上升去,折回深山之中!我不由得停下来,绝望的心绪攫住了我的身心。紧张和劳累使我浑身发抖。要不要呼救呢?可此刻连牧羊人也都带着他们的山羊和绵羊躲进了荷马时代的陋屋之中,还有谁会听见我的呼救声呢?我惊恐地环顾着四周:

“我的天啊,难道我迷路了不成?”

夜深了。松林在远方睡意朦胧地发出一阵阵喑哑的涛声。夜变得越来越神秘诡谲,我感觉到了这一点,虽然我并不知道此刻是什么时间,而我又身在何方。现在,连深谷中最后一星灯火也熄灭了,灰蒙蒙的雾淹没了整个山谷。雾知道它的时刻来到了,这将是漫长的时刻, 在此期间大地上的万物似乎都已死绝,早晨似乎永远不会再来,唯独雾将会不停地增多,把森严的群山裹没,在深夜里护卫着它们,除此而外,还有山林会不停地发出低沉的涛声,而在荒凉的山口,雪将会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为了避风,我掉过身子面对着马。和我在一起的生物就只有这匹马了!可马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它已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寒颤,背拱了起来,背上很不舒服地戳起着高高的马鞍。它驯顺地耷拉着脑袋,两耳紧贴在脑袋上。我狠命地拉紧缰绳,重又把脸转向风雪,重又执著地迎着风雪走去。我试图看清我四周有些什么东西,但是我看到的只是漫天飞驰的灰蒙蒙的雪尘,刺得我眼睛都睁不开来。我侧耳静听,能够听到的只是耳畔呼呼的风声和身后马蹬相互碰撞发出的单调的叮当声……

然而奇怪的是我的绝望的心情反使我坚强起来。我的步子迈得比以前勇敢了,我怨恨地谴责着某个人逼得我不得不忍受一切,对那人的谴责使我的心情快活起来。满腔的怨恨化作一种郁悒而坚毅的顺从,甘愿对于凡是我必须忍受的事物都逆来顺受,哪怕永无出路我也感到甜蜜……

临了,我终于走到了山口。但此刻我已经对一切都无所谓了。我走在平坦的草地上。狂风把浓雾像一绺绺发辫似地撕扯而去,几乎要把我吹倒在地,可我却根本没去留意这风。单凭这呼呼的风声,单凭这弥天的大雾就可感觉到夜正深邃地主宰着群山,——渺小的人类早已在谷地中一幢幢渺小、窳陋的屋子内进入了梦乡;但我并不着急,并不急于去寻个栖身之所,我咬紧牙关走着,不时嘟嘟囔囔地对马说:

“走,走。只要咱俩不倒下,就豁出命来走。在我的一生中,像这样崎岖荒凉的山口已不知走过多少!灾难、痛苦、疾病、恋人的变心和被痛苦地凌辱的友谊,就像黑夜一样,铺天盖地压到我身上——于是我不得不同我所亲近的一切分手,无可奈何地重又拄起云游四方的香客的拐杖。可是通向新的幸福的坡道是险巇的,高得如登天梯,而且在山巅迎接我的将是夜、雾和风雪。在山口等待着我的将是可怕的孤独……但是咱俩还是走吧,走吧!”

我磕磕绊绊地向前走去,仿佛在做梦。离拂晓还早着呢。下山到谷地得走整整一夜的时间,也许要到黎明时方能在什么地方睡上一觉,——蜷缩着身子,沉沉睡去,心里只有一个感觉——在冰天雪地中跋涉之后进入温暖梦乡所感到的甜蜜。

天亮后,白天又将以人和阳光使我高兴起来,又将久久地迷惑我……可或许不等白天到来,我就会在山间的什么地方倒下去呢?于是我将永远留在这自古以来荒无人烟的光秃秃的山巅之中,永远留在黑夜和风雪之中了。

(戴骢译,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在行文中突然插入了有关几座孤坟的记叙,这是为了说明“我”在极度的紧张、疲惫中,产生了死亡的恐惧,也是为了强化“我”的生命感悟。
B.文章中经常写到“我”的自我安慰,“我”的自言自语,“我”的无端怨恨,“我”对马的倾诉,这是“我”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作者“求真”的表现。
C.尽管叙述者并没有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但可以看出,这次的山口之旅是“我”早已计划好了的,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苦恼,寻找新的幸福。
D.“我”在即将走出黑夜时对“白天”的向往与困惑,是“我”经历了艰难的跋涉之后产生的顿悟,也是作者思想矛盾的表现。这种矛盾构成了文章主题上的多义性。
E.文章题名“山口”,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走出山口,这里的山口,既是真实的山口,又是“我”心中的山口,是人生意义、人生目标的一个象征。
【小题2】下列对有关文章艺术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以油画式的艺术表现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了一人一马在夜幕下的深山里艰难行进的景象。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我感觉到”这句话,这句话的使用使得一些事物的描写有些模糊,但却更真实地表达了“我”内在的心理感受。
C.文章中多次写到夜色的变化,这主要是为了标明时间,因为“我”已经失去了准确的时间与地点的概念,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时、身处何方了。
D.文章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大量生动、准确的比喻,使得这篇散文呈现出十分丰富的色彩,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E.文章有着鲜明的风格,作者不拘成规,兴之所至,率性而为,挥洒自如,思想自由舒展,充分体现了“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特点。
【小题3】《山口》在描写夜色中的深山景象时,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集中描写这些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作者在文章中几次写到跟在他身后的“那匹浑身湿淋淋的疲惫的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5】综观全文,作者在夜走山口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生命感悟?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感悟是哪一点?为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臣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小题1】所选内容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作者是清朝的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独成氏子以蠹贫    (2)天下所贡蝴蝶
(3)乃赏成,献抚军    (4)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小题4】郭沫若先生评价蒲松龄,说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请结合你阅读《促织》的感受,谈谈你对两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