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十室之邑①,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治长》)
子夏②曰:“贤贤③易色④;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⑤;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注)①邑:村子。②子夏:孔子的学生。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是一个坦率直爽的人,他承认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即使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B.孔子在承认自己不具备忠信的优越性的同时,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好学”。
C.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他却从实行重贤、忠孝和诚信等伦理道德中学习,子夏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知识高深的人。
D.在子夏看来,评价一个人重要的是看他的德行,而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时代儒家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2)孔子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3-13 11:20: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小题1】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
【小题2】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小题1】(小题1)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小题2】(小题2)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曰:“里①人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 (《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的人。③邻:亲近。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用100字左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小题1】选出对文中加点解释正确的一项( )
(1)留以为梁 ⑵岂惟木哉
A.为:以为; 惟:只, 只是
B.为:是 惟:思考,想
C.为:作为,做成 惟:只,只是
D.为:作为,做成 惟:思考,想
【小题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同类题5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选段二: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小题1】这两个选段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选段二蕴含孟子怎样的交友观?请具体阐述。(3分)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
小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