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小题1】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
孟子对孔子称赞水做了自己的解释:“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结合文段,说说你的看法。(4分)
【小题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施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离娄下》 
孟子以齐人的做法为例,讽刺社会上的哪一种人?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小题3】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结合文段,谈谈你对“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理解。(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3-06-04 02:4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考城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阋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篆九年,瓜代可也。”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岀,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瓜代,指任期已满换人接替。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敦促之 但:但是
B.即命母寿籍   稽:稽首
C.不妨令张生篆九年   摄:代理
D.时已三日   卒:结束【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心善,虽善不赏   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B.谓公 今君亡赵走燕
C.送郊野 或取怀抱
D.果有张生是日死矣   业精勤,荒于嬉【小题3】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孝顺和才干的一项是
A.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诸神传赞不已。
B.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吏不言,但敦促之
C.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D.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登其堂,一拜而行。【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B.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C.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
D.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宋焘考取城隍一职的事情。宋焘卧病在床,被官差叫去参加考试。接下来作者用虚幻之笔,重点写了阴间众神面试宋焘的过程。
B.考试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八个字。宋焘很有才学,对社会问题有独道见解。宋焘认为,对善恶要从效果上判定,而不以人的动机作为判定的标准.
C.张秀才写给宋焘的赠诗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这两句对仗工整。这一工对句揭示了宋焘是个才学之士,淡泊名利,胸襟坦荡.
D.宋焘有德有才,却一直只是个老康生,这对于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无疑是具有讽刺性与批判性。【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