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红楼梦》的选段,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头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人呢。”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宁国府怎样处置焦大的?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2 03: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小题。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1,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2,千古高风说到今。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注释:(1)无赖:纠缠不舍。诗魔:指诗人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2)平章:品评,赞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作者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创作冲动里,着魔一般或绕着篱笆或倚着石头独自沉吟。
B.颔联两句,写作者笔端蕴藏着灵秀,描写着菊花傲立风霜的姿态;嘴含着芳香面对明月反复吟唱。
C.颈联两句,写作者满纸书写的都是平素的满腹哀怨,谁又能通过片言只语来向自己倾诉衷肠呢?
D.尾联两句,写自从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菊花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
【小题2】一般咏物诗皆以物为主,而本诗不落俗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下列描写菊花的诗句,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C.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韦庄《庭前菊》)
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小题3】本诗与下面这首诗都写到了“陶令”,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1。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2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3

注释:(1)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2)罗含:东晋人,有德行,年老辞官还家时,阶庭忽然兰菊丛生。(3)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以菊花浸酒。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1)

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

曹雪芹(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1)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2)欹:通“倚”。(3)平章:品评。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B.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C.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D.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小题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小题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描写菊花的?(2)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小题1】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E. “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虽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却又说话办事雷厉风行敢作敢当的人物形象。
【小题2】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小题3】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这说明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