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兆。

(选自《唐语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8-21 05:4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说

(宋)王禹偁

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海,吾见其纳也,未见其出也。然则弥天地,更万世,滔滔百川,靡昼夜东注,虽海之巨者,庸能不满溢乎?老子谓海为百谷,固为王矣,固善下矣。然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犹圣人之道,日用而不知。故朝夕海之泽者,曰海之功也。何以明之?海涵虚东荒,密迩旸谷,每日浴于渊而气腾乎天,由是蒸而润者谓之露,嘘而霈者谓之雨,飞而结者谓之霜,飘而散者谓之雪,雨露之生成,雪霜之收藏,是万物朝夕被海之泽明矣。譬设爨于釜,盖之以盎缶,则釜未沸而盎缶已濡矣,物之小犹尔,况大海乎?故曰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或谓大地万里,海在一隅,岂海之泽能备于天下邪?噫!海既为王矣,则以五湖为五侯,以九州为九伯,以四渎为四岳,至于池沱沼沚,皆附庸也。故五侯得以专其惠,九伯得以供其职,各以其所属土地分野,而为雨露以生成之,为霜雪以收藏之,斯亦上尊王室,下利庶民,诚所谓有所纳而必有所施者尔。

故古之王者厚往薄来,以恩信天下,不敢侮于鳏寡,况诸侯乎?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商纣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是知海不特以远而为尊,亦以惠物而能永。自秦郡天下,恩苦惠干,食民若蚕,吞国若鲸,六雄之鬼,馁而不祀,兆民之首,悬而不解。汉用晁错削夺诸侯,亲亲之恩絶于上,憧憧之赋疲于下,厚敛自足,多藏取亡。吁,可惜哉!以至天道用违,人心以离,春露不滋,夏雨之不时,秋霜之不令,冬雪之不正,怨气积而为骄阳,谤言振而为迅雷,凶荒盗馑,良由是欤!

呜呼,人君者,大海也;诸侯者,江湖川泽也;兆民者;百谷草木也。人君善下,则诸侯归之;国君利下,则兆民戴之。苟有所纳而无所出,知其积而不知其,则诸侯叛、兆民乱矣,又焉能长久乎!如是则为天下者,无于人鉴,当于海鉴。

(有删改)

(注释)①密迩旸谷:密迩,靠近;旸谷,传说中的日出处。②五湖: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③四渎:古代以长江、黄河、淮水、济水为四渎。四岳:相传为羲和的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朝夕海之泽者 被:覆盖
B.以恩信天下 御:治理
C.是知海不特以远而为尊 柔:安抚
D.知其积而不知其施:给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靡昼夜东注 吾从师之
B.是万物朝夕被海之泽明矣    且夫水之积不厚
C.春露不滋,夏雨之不时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物之小犹尔,况大海乎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说》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托物寓意,全文抓住大海“有所纳亦有所施”的特点展开议论。文章首先以“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开宗明义,然后用问答论证法论述大海“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
B.全文论证层次分明,思路严谨缜密,环环相扣;比喻的运用让说理更形象生动,正反对比让议论更鲜明、更具说服力;文中大量排比铺陈让文章读起来有一股连绵不绝的磅礴之气,更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C.在作者看来,人君如海,惟有像大海一样有所纳亦有所施,方能让诸侯归附、百姓爱戴,否则便会众叛亲离。文章通过夏禹与商纣、秦朝与汉代处理纳和施的两组对比,指出惟有推恩泽于天下才能统治长久。
D.本文用“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的辩证观点,以海譬政,讽喻帝王“当于海鉴”,万不可“食民若蚕,吞国若鲸”,横征暴敛,重赋于民。通篇以海事、人事互为譬喻,巧妙新颖,立意高远,颇见警醒之功。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 禹 会 涂 山 玉 帛 万 国 未 闻 禹 之 盈 而 覆 满 而 溢 也 盖 所 纳 鲜 而 所 施 广 矣 商 纣 积 粟 渭 桥 聚 财 鹿 台 知 所 纳 而 不 知 所 施 故 盈 而 覆 满 而 溢 亦 宜 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滔滔百川,靡昼夜而东注,虽海之巨者,庸能不满溢乎?
(2)斯亦上尊王室,下利庶民,诚所谓有所纳而必有所施者尔。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谏垣存稿序

宋·韩琦

夫善谏者,无讽也,无显也,主于理胜而己矣。故主于讽者,必优柔微婉,广引譬喻,冀吾说可行,而不知事不明辨,忽而不听也。主于显者,必暴扬激讦,恐以危亡,谓吾言之能动,而不知论或过当,则怒而不信也。夫欲说而必听,言而必信,苟不以理胜之为主,难矣哉!琦景祐中任三司度支判官,以族贫,求外补,得舒州。将行,而上以谏官缺,擢授右司谏而留之。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夫得通明端朴、高识博学之士,则动必中理,日益君听,而使愚不肖者而处之,固不胜其任矣。遂两上章辞,不喟然自谓曰:“上之知汝任汝之意,厚矣!汝之所言,当顾体酌宜,主于理胜,而以至诚将之。兹所以报陛下而知任之意。若知时之不可行,而徒为高论,以卖直取名,汝罪不容诛矣!”在职越三载,凡明得失、正纪纲、辨忠良、击权幸,时人所不敢言,必昧死论列之。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实前日为诫之力也。其所存稿,欲敛而焚之,以效古人谨密之义。然念《诗》、《书》所载,从谏而圣君之德也,衮阙而补臣之忠也。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于是存而录之,为上、中、下三卷,命曰《谏垣存稿》,以藏于家。窃志夫上之聪仁大度,自三代汉唐以来虚怀纳谏、甚盛德之主,皆不及。复子孙传而阅之,知直道之无咎,忠教之有迹云。时庆历二年三月十五日,秦亭西斋序。

(注)①掖垣:中央部门。②谠议:公正的议论。③燔:烧。④秦亭西斋:作者自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两上章辞,不 报:报告
B.为上、中、下三卷 厘:整理
C.而使愚不肖者而处之     冒:不顾
D.复子孙传而阅之 俾: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忽而不听也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喟然自谓曰    使人复葺南阁子
C.皆不及 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D.冀吾说可行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善于进谏的,既不能太委婉,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露,而要旁征博引,以理服人。
B.作者本想当个地方官,多挣点钱,可朝廷因为谏官缺员,所以不顾他的意愿而提拔他任谏官。
C.作者不满意谏官这个职位,因为担任这个官职,说话要得体,不能沽名钓誉,有时还要冒死进谏。
D.作者本想把自己的奏章都烧了,后来又觉得把他们编辑成书,像《诗经》一样留传后世更有价值。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
(2)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实前日为诫之力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