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遭闵凶 夙:早时
B.亲抚养 躬:亲自
C.终兄弟鲜:少
D.年四岁行: 行走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背风吹草低牛羊
B.外无期功强近亲是臣尽节于陛下日长
C.至成立奉晨昏万里
D.刘夙婴疾病爽籁发清风生
【小题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12 03:5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讼,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环檄李纳 檄:发文书
B.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 谢:道歉
C.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舍:安置
D.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 亟:急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讳昌裔: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必须称名时,就在前面加一“讳”字。
B.曾大父:“曾”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大父,即祖父(外祖父),曾大父就是曾祖父。
C.揖、拜:揖,古代的拱手礼,拜,古表敬意的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
D.甲子:“甲子”,天干地支合用,用以纪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可用于纪年、纪月和纪日。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壮,自试以《开叶蕃说》干边将,不售。
(2)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宰执:指严嵩。 ②阃寄:指边境将领。③裒(póu):聚集。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诋:诋毁
B.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罪责
C.以敌之出没恣:放纵,任凭
D.特悯其人,其志矜:哀怜、同情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  )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③而作之忾也,固矣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愤疆埸之日弛
A.①②⑤B.①④⑥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霞先生痛心地看到北敌入侵时,边帅不仅束手退避,还杀戮无辜百姓冒功请赏。他上书谴责无望,只得以诗歌文章作为发泄积郁和讥刺时政的工具。
B.作者肯定了沈青霞是一位正气磅礴的仁人志士,他的作品也和他的人品一样,正是秉承了古代有志之士的风格。
C.作者认为孔子删《诗》时,删掉《小弁》篇和《巷伯》篇,是因为他们充满怨怼和愤恨,情感表现的过于激烈,不合于“中声”的标准。
D.文章从人写到文,最后点出自己的意图,整篇文章脉落清晰,简洁有力,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对一个人人格的评价,诗文的评价,真可谓匠心独运。
【小题4】为文中句子断句(3分,限断6处)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7分)
(1)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3分)
(2)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所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① 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ƒ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① 周公、召公:西周初年朝中的重臣。方叔、召虎:战功卓著的武将。
【小题1】“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的意思可用成语“□□□□”来概括。
【小题2】对“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倚仗(太尉)因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因而不敢发难
B.天下倚仗(太尉)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而无难
C.天下有依靠的所以无忧,四夷有惧怕的所以不敢发难
D.天下有所依靠因而无忧,四夷有所惧怕因而不敢发难
【小题3】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恐遂汩没,决然舍去”?(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评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尽天下之大观,交天下之名流”是苏辙上书韩太尉的愿望,但不仅仅如此。从本文第③段中可以看出,苏辙的最大愿望是: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选自《揭傒斯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一入口不效,即去屏:摒弃
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纳
C.其治以脉,不以证:症状
D.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怨恨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 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 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的赞赏。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C.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①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②而东,如是者数矣。
注①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②挈挈:急迫的样子。ZXXK
(二)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B.乃见取幸:幸亏
C.不相师耻:以……为耻
D.仆道不笃:深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是故圣益圣,愚
不事师
B.由魏、晋氏
是得狂名
C.爱其子,择而教之
环顾其中,未见可
D.辄哗笑,以为狂人
患在好为人师
【小题3】 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柳两文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象立论。
B.韩文侧重批判“不屑从师”,柳文侧重论证“师道之衰”
C.柳文热烈赞扬了韩愈“抗颜而为师”的勇气,对处于逆境中的韩愈进行声援。
D.柳文主要使用例证法,韩文则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法。
【小题4】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3分)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