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所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① 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ƒ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① 周公、召公:西周初年朝中的重臣。方叔、召虎:战功卓著的武将。
【小题1】“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的意思可用成语“□□□□”来概括。
【小题2】对“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倚仗(太尉)因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因而不敢发难
B.天下倚仗(太尉)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而无难
C.天下有依靠的所以无忧,四夷有惧怕的所以不敢发难
D.天下有所依靠因而无忧,四夷有所惧怕因而不敢发难
【小题3】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恐遂汩没,决然舍去”?(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评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尽天下之大观,交天下之名流”是苏辙上书韩太尉的愿望,但不仅仅如此。从本文第③段中可以看出,苏辙的最大愿望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7 04:18: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以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苏辙《六国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B.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C.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D.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之不甚惜     视:对待
B.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参与
C.韩、魏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 塞:阻塞
D.越韩魏,而攻人之国都 过:越过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小题4】两段选文中,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本语段作者是_______,号________。
【小题2】加点字解释
(1)风云开(__________)    (2)心骇目(___________)
(3)昔楚襄王宋玉、景差(___________)(4)会计之余功(__________)
【小题3】句子翻译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4】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

(宋)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B.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C.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D.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小题2】下列对上述文中加点的词及教材涉及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原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司马迁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
B.山西、山东,这里的“山”通常指崤山,而《过秦论》里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就是指崤山以东。
C.苏辙,字子由。字,也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但只有男子成年后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
D.六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的六本经书,在古代还指读书人应该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括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
B.“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作铺垫,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
C.“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借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强调韩、魏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比喻是上述论点的推论和深化。
D.文章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的批评,并表达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同类题4

阅读《黄州快哉亭记》,完成题目。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西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本文作者苏辙,字________,与其父________、其兄________,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变化倏忽(____________) (2)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____________)
(3)而风何焉(___________) (4)将何而非快?(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是哪一项 ( )
A.江出西陵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使其中不自得D.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小题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   )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B.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D.辇来于秦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2)此皆骚人思士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德传

①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②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③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小题1】本文和《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为同一人,他是宋代的_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胀懑,无所不至   :通“痢”,腹泻
B.逡巡耳而去  :低垂
C.德自死矣自  :自己料想
D.世之君子皆有所 :拜访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小题4】东坡在读到弟弟的这篇文章之后,在他的《书<孟德传>后》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你读完《孟德传》后,你认为孟德有什么让你感到与众不同的地方呢?(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不可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