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6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流光溯:顺流而下
B.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
D.哀吾生之须臾须臾:形容生命之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凌万顷之茫何为其B.羡长江无穷不知日
C.顺流东也耳得之为声D.游赤壁之下学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B.渺渺兮予怀C.何为其然也D.月出于东山之上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客人谈到曹操击败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B.作者由月而思美人,借美人而抒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的形式表现出来。
D.这是一篇有高度艺术技巧的文赋,文中借用了汉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
【小题5】第一段中写箫声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箫声?请作简要分析。(3)
【小题6】翻译文中的划线语句。(5分)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11:02: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念吾弟然不苟介:耿直
B.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其人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容婉:和顺
【小题2】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颇远大相期制府檄下,几捕系死
B.往时我督弟甚严句读不知
C.欲归弟畅言不足外人道也
D.岂无乐爱耶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小题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愍臣孤弱,亲抚养 躬:亲自
B.门衰薄,晚有儿息   祚:福气
C.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自夸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笃 日:每天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李密必须尽孝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②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③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④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⑤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催责的畏惧、处境狼狈的忧虑、感念国恩的忠诚等情感,诚恳真挚,感人至深。
B.李密提及曾在蜀汉做官的经历并极力自贬,其实暗含怀念旧朝之情,委婉地表明了不事二主之心。
C.文章开头的“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了李密早年遭遇的不幸,起笔酸楚,奠定了全文悲凉的基调。
D.在最后一段中,面对忠与孝的矛盾,李密申述自己的难处,恳求允许他终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①)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②)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③)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心不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人君神器之重 (2)能而任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克终者
A. 语气词,无义 B. 大概 C. 因为 D. 超过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其根本
A. 固然,确实    B. 本来 C. 坚守 D. 巩固, 使稳固
【小题4】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填上所缺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欲  ②思  ③求 B. ①思  ②求  ③欲
C. ①求  ②欲  ③思 D. ①求  ②思  ③欲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小题6】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小题7】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任选其一并阐述其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之之术何如耳顾:不过B.请论其效备:全面
C.此理而之也谕:明白D.悟则明,惧则恭:谦逊
【小题2】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3分)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学习龙逢、比干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苏秦、张仪的方法,但是却不学习他们的心地。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3分)     
(2)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3分)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