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答秦太虚书苏轼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袞,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窺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祿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賊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刪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承见,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
B.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
C.每月,便取四千五百钱朔:农历每月初一
D.岁晚苦寒,万万自重惟: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夜为,寝食之外,不治他事鄙贱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轼亦丧一老乳母吾尝终日思矣
C.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出今其智反不能及
D.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立石于其墓之门,旌其所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向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到那里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书方士所说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关心备至。
C.苏拭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为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他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4分)
②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8-27 04:2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太祖平武昌,即议律。吴元年①冬十月,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珮,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谕之曰:“法贵简当,使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夫网密则水无大鱼,法密则国无全民。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每御西楼,召诸臣赐坐,从容讲论律义。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又恐小民不能知,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训释其义,颁郡县,名曰《律令直解》。太祖览其书而喜曰:“吾民可以寡过矣。”

洪武元年,又命儒臣四人,同刑官讲《唐律》,日进二十条。五年,定宦官禁令及亲属相容隐律②,六年夏,刊《律令宪纲》,颁之诸司。其冬诏刑一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及成,翰林学士宋濂为以进,曰:“臣洪武六年冬十一月 受诏, 明年二月书成。篇目一准于唐:曰卫禁,曰职制,曰户婚,曰厩库,曰擅兴,曰贼盗,曰斗讼,曰诈伪,曰杂律,曰捕亡,曰断,曰名例。采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百二十八条,旧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合六百有六条,分为三十卷。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九年,太祖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详议,厘正十有三条。十六年,命尚书开济定诈伪律条。二十二年,刑部言:“比年条例增损不一,以致断狱失当。请编类颁行,俾中外知遵守。”遂命翰林院同刑部官,取年所增者,以类附入,改《名例律》冠篇首。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九》)

(注)①吴元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一年为自己建了一个字的年号“吴”。②亲属相容隐律: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亲属可以相互包容隐瞒犯罪,法律不予制裁或减轻处罚。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恐小民不能知     周:全都
B.类聚成     编:册子
C.《唐律》以补遗百二十三条    掇:编辑
D.取年所增者 比:近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颁郡县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着!
B.臣洪武六年冬十一月受诏    弱天下之民
C.俾中外知遵守  此虽免乎行,犹有待者也
D.改《名例律》冠篇首 不拘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令,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县令,文中指的是法令。
B.宦官,宫中侍奉的官,意同《孔雀东南飞》里“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之“宦官”。
C.表,这里是指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狱,指案子,《曹别论战》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之句的“狱"即是此意。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
B.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
C.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
D.其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每奏一篇/命揭两庑/亲加裁酌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太祖平定武昌之后,就下令朝中大臣二十人为议律官修订法律,并亲自召见诸臣,讲论律文要义,表明皇上对修订大明法律极为重视。
B.通过二个月的努力,议律官们修成律令,共有法令一百四十五条,律条二百八十五条,简称为《律令直解》,并颁发这些册子给郡县。
C.在《唐律》的基础上,刘惟谦等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三十卷的《大明律》修成,以后便不再修改。
D.选文简述了明太祖诏令修定大明律令的事情,所关涉的律文名目繁多,参与人员众多,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却写得清晰明了。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得因缘为奸,非法意也。
(2)卿等悉心参究,日具刑名条目以上,吾亲酌议焉。
(3)或损或益,或仍其旧,务合轻重之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3+3+3+6)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溢:充满而流出来
B.天下之所恃以无忧恃:依仗、依靠
C.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打开、发送
D.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治:研究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对太尉韩琦的仰慕、敬佩之情的一组是(3分)①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③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④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
⑤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⑥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以为文章是作者气的外在表现,有其气必有其文,而专学为文,是写不出好文章的。B.苏辙十九岁时发现自己的交游甚窄,不利于文章的进步,所以决定离家出游。C.苏辙在书信中表达了欲拜谒韩太尉的深挚愿望和优游四方以有益于治文为政的打算。
D.文章援引司马迁言论和例举孟子游历天下、广为结交的事实,从外在阅历和内在修养两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3分)
⑵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一)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学.科.网
(张溥《五人墓碑记》节选)
(二)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赵继鼎《明史·周顺昌》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B.抶而之仆:倒地
C.曲为解谕:解释,告知
D.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国门:京城之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犹记周公被逮师道不传也久矣
B.则噪相逐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手掷锒铛地月出东山之上
D.顺昌自诣吏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都极力渲染了苏州市民反抗的激烈以及魏忠贤走狗们的狼狈相,表现了市民们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B.《五人墓碑记》中张溥认为:“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作用,这是非常可贵的。
C.《明史·周顺昌》把斗争细节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样写既交代清楚了人物事迹和斗争场面,又能把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来,以达到表彰英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D.为义而生,为义而争,为义而献身。周顺昌和五位义士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孟子的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2)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10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小题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祖母刘悯臣孤弱
C.常在床蓐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2】(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礼天下之奇才
B.能守其土,不赂秦庶刘侥幸,保余年
C.李牧连之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至于颠覆,固宜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小题3】(小题3)下列各项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不抑耗其实而已
C.可谓智力孤危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小题4】(小题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远略速祸焉
B.洎牧谗诛臣供养无主
C.猥以微贱,侍东宫臣生陨首,死当结草
D.不名节犹蒙
【小题5】(小题5)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洎牧以谗诛
C.苟以天下之大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