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陈情表》选段,回答问题。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1】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诏书特下,臣郎中    拜:授予官职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拔擢:提拔,提升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与“厚”相对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臣险衅,夙遭闵凶B.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无祖母,无至今日D.是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词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历郎署
A.亲戚之情话B.吴会与云间
C.击三千里D.园涉以成趣
【小题4】与“急于星火”句式不同的一项( )
A.农人告余以春及B.访风景于崇阿
C.遂见用于小邑D.去以六月息
【小题5】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①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B.②段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互相依靠,性命相关。
D.①段以叙述为主,表明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②段以议论为主,重在说理,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
第Ⅱ卷(共108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5 03:58: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给季弟书
魏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念吾弟然不苟介:耿直
B.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其人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容婉:和顺
【小题2】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颇远大相期制府檄下,几捕系死
B.往时我督弟甚严句读不知
C.欲归弟畅言不足外人道也
D.岂无乐爱耶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报任安书》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小题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大臣给唐太宗的奏疏,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倚御史马周上疏,以为:“三代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陛下当隆禹、汤、文、武之业,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得但持当年而已!
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其国未有不亡者,人主虽欲追改,不能复全,故当修德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以畜积多少,在于百姓苦乐。且以近事验之,隋贮洛口仓而李密因之,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夫畜积固不可无,要当人有余力,然后收之,不可强敛以资寇敌也。夫俭以息人,陛下已于贞观之初亲所履行,今日为之,固不难也。陛下必欲为久长之谋,不必远求上古,但如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
陛下宠遇诸王,颇有过厚者,万代之后,不可不深思也。昔魏武帝爱陈思王,及文帝即世,囚禁诸王,但无缧绁耳。然则武帝爱之,适所以苦之也。
又,百姓所以治安,唯在刺史、县令。苟选用得人,则陛下可以端拱无为。今朝廷唯重内官而轻州县之选,刺史多用武人,或京官不称职始补外任,边远之处,用人更轻。所以百姓未安,殆由干此。”疏奏,上称善久之。
(《资治通鉴·第195卷·唐纪11》,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当禹、汤、文、武之业隆:发扬
B.隋贮洛口仓而李密之因:沿袭
C.人主虽欲改,不能复全追:追悔
D.百姓所以治安,唯在剌史、县令治安:治理得好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都积布帛而世充资六艺经传皆通习《师说》
B.斗米直匹绢,百姓不怨者吾尝终日思矣 《劝学》
C.武帝承丰富之资阉竖恐终为患《张衡传》
D.然刚武帝爱之,适所以苦之也吾知所以拒子矣《墨子·公输》
【小题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5分)
(2)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5分)
【小题4】文言文中,第1段末尾说“岂得但持当年而已”,第4段末尾又说“但如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一)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学.科.网
(张溥《五人墓碑记》节选)
(二)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赵继鼎《明史·周顺昌》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B.抶而之仆:倒地
C.曲为解谕:解释,告知
D.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国门:京城之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犹记周公被逮师道不传也久矣
B.则噪相逐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手掷锒铛地月出东山之上
D.顺昌自诣吏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面关于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都极力渲染了苏州市民反抗的激烈以及魏忠贤走狗们的狼狈相,表现了市民们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和精神。
B.《五人墓碑记》中张溥认为:“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作用,这是非常可贵的。
C.《明史·周顺昌》把斗争细节展示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样写既交代清楚了人物事迹和斗争场面,又能把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来,以达到表彰英烈、激励后人的目的。
D.为义而生,为义而争,为义而献身。周顺昌和五位义士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孟子的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2)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灌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则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行之有盘谷阳:山南水北称作“阳”
B.濯清泉以自洁:使……洁
C.闻其言而之壮:壮胆
D.盘之土,可以稼:种植庄稼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有乐于身”和“无忧于其心”生活的一组是  (   )
A.武夫前呵,从者塞途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B.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C.供给之人,各执其物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D.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赠序的精华在于,把当时官场的得意者和拼命钻营者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败的黑幕。
B.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退而归隐,做一名山林隐士。
C.本文写法与众不同,通篇不是像常见的赠序那样对李愿直接赞颂、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发过的议论来赞颂李愿。
D.这篇赠序中极力赞美隐居的清高,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士。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当时也不甚得志。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3分)
(2)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3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小题5】请用“/”给下面语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苏洵《心术》)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并结合必修三所学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问曰:“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先君子呼余出拜,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为不宁者久之。自是,先生游吴越,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
先生生明季世。弱冠时,有御史某,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颠而舍之。先生由是名闻四方。
当是时,几社、复社始兴。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最善,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年八十有二而终。所著《田间诗学》及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方苞姚鼐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八十有二而终     有:通“又”
B.逆阉余党也,巡按至皖 按:按照(次序)
C.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  购:重金收买
D.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恐交臂而失之耳
B.而溲溺已溅其衣矣
C.归而求救国之策
D.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小题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
⑵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小题4】根据《田间先生墓表》,概括钱澄之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