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问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①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1)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②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③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④,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⑤,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⑥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⑦,世皆谓之天门云⑧。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⑨雪,明烛⑩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3)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登泰山的经过。文章第1自然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
B.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如写泰山的高峻,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来进行烘托。 |
C.第2自然段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所见的壮丽雪景。 |
D.姚猬写文章强调“考据”,文中的“古长城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均有考古意味。 |
【小题2】第2自然段写登山的具体经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试简要概括。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阳谷: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乘: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限:___________________
⑤磴:___________________
⑥循:___________________
⑦崖限当道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⑧云:___________________
⑨负:___________________
⑩烛: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