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归有光
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出于其意诚然也。与时以选为成都推官,余亦为令越中,将别,无以为与时赠者。惟推府为郡司理,儒者能道,前世论刑之说详矣。
余读《尚书》古文:“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此今世所用孔氏书语也。而伏生今文以“恤”为“谧”,汉儒传之。而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静”即“谧”也。自古论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为至。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
余生吴中,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尝慕游西北,即无繇而至。与时自安定往来长安中,又从太行山以来京师。今又官蜀中,行邛崃九折坂,览剑阁石门之胜,岂不亦壮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为司理,而韩魏公为守,尝告以“君年少,当读书不当专以吏事”。而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以此恨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意则美矣。故余于与时,尤望于吏治之暇,无忘学古之功。
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往时张文隐公尝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在史馆难得。”嘉靖二十九年,虏骑薄都城。公卿会内廷,先生独申大议,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然,有汲长孺所不及者,京师人至今能道之。赵先生,成都人也。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士之相知,岂在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而又以喜与时之得师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钦:钦佩。
B.自古论刑取其    要:要旨。
C.览剑阁石门之 胜:胜景。
D.虏骑都城薄:迫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独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韩魏公为守母立于兹
C.故余与时至激义理者不然
D.而羡与时获见先生也且夫水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好古文却不愿与当时写古文的人交往,却因孟与时的真诚而同他交好。归有光为了表示感激,不想用有关推官的言论作给孟与时的离别赠言。
B.孔子的古文《尚书》、伏生的今文《尚书》以及太史公《本纪》三本书对刑罚态度的用词不一样,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要求推官的态度要严肃,要以实现“静”为其终极目的。这其实也体现了归有光的一种“爱民”思想。
C.归有光讲述王介甫和韩魏公的故事,是要规劝孟与时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还要在闲暇时间像古人一样勤奋读书。
D.归有光最后一段提到赵孟静,通过具体的事例赞扬他高风亮节的品格,并提醒孟与时:要敬重赵孟静先生一类的贤士。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3分)
(2)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呼?(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8-25 09:05: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
B.客人之所以悲伤,用箫吹出悲凉幽怨的调子,是因为独处孤舟的寡妇的不幸身世和悲泣引起了客人深深的同情。
C.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D.文段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小题2】作者写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小题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既望: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属: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露: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___________________ 
⑤凌:___________________ 
⑥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 
⑦羽化:___________________ 
⑧击空明兮溯流光: ___________________ 
⑨怀:___________________ 
⑩倚:___________________ 
⑪幽壑:___________________ 
⑫嫠妇: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零陵三亭记
(唐)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交之席,耳不闻鼓之音。鸡豚糗醑,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挠,山水鸟鱼之乐,淡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拗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嘉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湛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子曰:「吾志也。」遂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源令担任
B.逋租役逃避
C.乃墙藩拆除
D.于是邑完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吏能闻荆楚间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
B.群畜食于其身也,则耻师,惑矣
C.县者积数十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D.宓子弹琴理顺流东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定有游乐场所,高雅的设施,使他清明宁静心境平和,常常能够舒适安逸,这样才能思路通顺办事有效率。
B.薛存义到零陵主持政事,混乱的局面得到安定,百姓交纳完赋税,一起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乡里父老迎接庆贺。州中长官对此嘉奖,邻郡纷纷效仿。
C.薛存义从不因繁重的政务而自我困扰,安闲恬适地享受着山水的乐趣。修建三亭,友好地接待宾客,把客人安置在旅馆,高雅的消遣方式,应该从薛存义开始的。
D.因为玩乐而荒废了政事,因为荒废了政事而放弃了治理。所以薛存义的做法不可能给人民带来福气,作者写这件事是想告诉后来人为政与观游不可兼得。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2) 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1】加点字解释。
(1)八州而朝同列 ( )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题3】与“为天下笑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不焚,殆有神护者B.不足为外人道也
C.而君幸于赵王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小题4】这两段文字通过 两组对比,揭示“  ”这一主旨。
【小题5】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   ,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指南录后序(节选)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祸 纾:解除。
B.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屡次,多次。
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 诣:到,去。
D.而境界危恶,层错出 见:同“现”,出现。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贾家庄几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B.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焉用亡郑陪邻
C.夜以兵围所寓舍∕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D.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吾还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呼靡号及。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题4】结合上文,请简要概述文天祥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