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名实说
朱琦(清)
孰难辨?曰:名难辨。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天下有乡曲之行,有大人之行。乡曲、大人,其名也;考之以其行,而察其有用与否,其实也。
世之称者,曰谨厚、曰廉静、曰退让。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乡曲之行,非所谓大人者也。大人之职,在于经国家,安社稷,有刚毅大节,为人主畏惮;有深谋远识,为天下长计;合则留,不合以义去。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
今也不然,曰:吾为天下长计,则天下之衅必集于我;吾为人主畏惮,则不能久于其位。不如谨厚、廉静、退让,此三者,可以安坐无患,而其名又至美。夫无其患而可久于其位,又有天下美名,士何惮而不争趋于此?
故近世所号为公卿之贤者,此三者为多。当其峨冠襜裙,从容步趋于庙廊之间,上之人不疑,而非议不加,其深沉不可测也。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而所谓谨厚、廉静、退让,至此举无可用。于是始思向之为人主畏惮而谋远识者,不可得矣。
且谨厚、廉静、退让,三者非果无用也,亦各以时耳。古有负盖世之功,挟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终,未尝不斤斤于此。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其究乡原甚矣,其耻也
吾闻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弃,骏马有奔驰之患而可驭。世之贪者、矫者、肆者,往往其才可用。今人貌为不贪、不矫、不肆而讫无用,其名是,其实非也,故曰难辨也。
乡曲无讥矣,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其人者乎?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是故君子慎其名,乡曲而有大人之行者荣,大人而为乡曲之行者辱。
(选文有删改)
【注】①乡曲之行:见闻少、目光短浅的行为。乡曲,乡里。②乡原(yuàn):明哲保身、迎合众人的人。原,通“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人之职,在于国家经:治理
B.士何而不争趋于此惮:害怕
C.古有盖世之功负:凭仗
D.骏马有奔驰之而可驭患:疾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考以其行 ②乡曲而有大人行者荣
B.①有刚毅大节,人主畏惮 ②有深谋远识,天下长计
C.①合留,不合以义去 ②吾为人主畏惮,不能久于其位
D.①当峨冠襜裙 ②然岂无草茅坐诵而忧天下人者乎
【小题3】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名者,士之所趋而易惑
B.乡曲、大人,其名也
C.其究乡原也
D.甚矣,其耻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谨厚、廉静、退让虽然都是非常美好的名声,但它们都是作者所说的“乡曲之行”,而不是“大人之行”,所以没什么人去追求。
B.有“大人之行”的人,能够安定天下,有刚毅的气节;他们深谋远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会受到国君的怀疑和众人的非议。
C.作者批评那些以“谨厚、廉静、退让”自居的公卿,平时一副道貌岸然、城府很深的模样,但遇到祸害就假装着急,无计可施。
D.那些看起来“不贪、不矫、不肆”的人终究没有什么用处,反倒是贪者、矫者、肆者往往有可用之才,这是“名”难辨的原因。
【小题5】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有非常之功与名而斤斤于此故可以蒙荣誉镇薄俗保晚节后世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假于名之至美闲然自以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于此三者孔子之所谓鄙夫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身之便安,不暇计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3分)
答:   
②而士之在高位者,曾乡曲之不若,何也?(3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8-23 03:4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流光溯:逆流而上。
B.苏子然愀:指容色改变,这里有忧愁的意思。
C.山川相,郁乎苍苍缪:缭绕、盘绕。
D.举匏樽以相属:慰藉
【小题2】【小题3】下列句子,不属于客“托遗响于悲风”原因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4】【小题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调转到悲伤,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
C.客人借眼前之景引出曹操落败,又继以他横槊赋诗时志得意满进行对比,对曹操这个奸雄进行了抨击。
D.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的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轭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①七略:书目名。②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内府藏书。③通籍:指做官。④素蟫:蛀蚀书籍的蠱虫,以其为银白色,故曰“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汗牛塞屋 使……出汗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借
C.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已经
D.其切如是 这样
【小题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非借不能读也”,是判断句。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是定语后置句。
C.“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为”表示被动关系。
D.“为一说,使与书俱”,“使”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帝王和富贵人家虽然藏书丰富,但真正读书的却不多。
B.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早年借书不得的经历,劝勉黄生专心读书。
C.文章通过正反对比等方法,多角度论说了借书与读书的关系。
D.文章借“书非借不能读也”阐明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渴望得到的道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 莽苍:郊野的颜色,这里指远郊
B.穷发之北 穷发:这里指不毛之地
C.云气,负青天   绝:超越,穿过
D.腹犹果然 果然:吃饱的样子
【小题2】下列语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D.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蜩与学鸠自以为得到逍遥,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对此,作者以三种情况下的行路备粮为喻,巧妙加以反击。
B.以冥灵与大椿的比喻,既论证了“小年不及大年”,也点明它们有认识上的高下之异,一般人与彭祖比寿也如此。
C.大如鹏鸟小如蜩鸠,在作者看来都有所依赖。当然,“小大有别”“小不及大”,
作者还是肯定了大鹏鸟之类。
D.引“汤之问棘”一节,再次写出大鹏鸟的神奇变化和雄奇壮观,是庄子常用的“重言”手法,加重了论说的分量。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游敬亭山记
王思任
①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而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嶾①,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鞋走眺之。
②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阴寒,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②,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予憟然不能止。
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想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游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③,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注释)①雰:云霞。嶾(yǐn):山势高耸突兀。②蒏(y6nɡ):酗酒。③牛山: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喻人生梦幻。
【小题1】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使我飞登而上,但吏卒守护着我,不让我动身。
B.让我悠然想飞登而上,但官职在身,不能动身。
C.让我想象自己生出了双翼,但吏卒都无动于衷。
D.使我轻盈得仿佛生出双翼,但吏卒守着不能动。
【小题2】赏析第②段“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饥猿出啼”一句的意境。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简述文章三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记游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