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轭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①七略:书目名。②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内府藏书。③通籍:指做官。④素蟫:蛀蚀书籍的蠱虫,以其为银白色,故曰“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汗牛塞屋 使……出汗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借
C.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已经
D.其切如是 这样
【小题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非借不能读也”,是判断句。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是定语后置句。
C.“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为”表示被动关系。
D.“为一说,使与书俱”,“使”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帝王和富贵人家虽然藏书丰富,但真正读书的却不多。
B.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早年借书不得的经历,劝勉黄生专心读书。
C.文章通过正反对比等方法,多角度论说了借书与读书的关系。
D.文章借“书非借不能读也”阐明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渴望得到的道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3 09: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君柯亭传

袁枚

叙奇行易,叙庸行难。古今文人,都操此论。然而庸德庸行,圣人所重。故曰:“中庸不可能。”人果能于伦常日用间为人之所不能为,则庸中之奇,又何尝不觥觥兀立耶?吾于方君柯亭见其人矣。
君讳源聚,字函光,号柯亭,古歙人也。生而孤露,事亲孝,行己恭。家业先丰后。或为君危,君慨然曰:“穷通,命也。素位而行,道也。吾何容心哉?”早废举子业,贸迁有无。稍稍自立,便趋人之急。乡党义举,赴之若热。辛未岁大饥,君出境购粟,还乡平粜,赖以存活者无算。同产六人,其季早亡。兄弟析产时,君又慨然曰:“媰孀抚孤,傫然孑立,薪水殊艰。我丈夫也,自食其力,安用祖宗余庇耶?”遂却所分田产,全以畀之。嗟乎!仁义不行,《鹿鸣》兴。今之人,往往争一缺口盆、折足几,兄弟勃谿者,比比也。即史载薛包分家,奴婢取其老病者,田庐受其荒顿者,号称古之贤豪。然彼终有所受分,非脱手不取也,以君相较,其义心清尚,不更加古人一等哉!至于葺琳宇,修浮图,又其末节余行,不足为君异也。
君以捐修城工议叙主簿,年六十而卒。子五人,名如川者,九岁能诗,以文于时。今年就试金陵,饷隃麋百螺,上镌“随园先生著书之墨”,曰:“昔韩昌黎能文,求传志者金币如山如川。家贫无能为役,故辛苦捶烟,为先生润笔,为先人乞传。”余嘉其意而不忍辞也。
论曰:传记之体,有叙无断。常谓苏子瞻作温公神道碑以一诚字相贯串,是温公论,非温公碑也。然事迹少不得以议论行之。太史公叙屈原、伯夷,参入己意,方有波澜回折。余书方君,亦此意也。
(注释①)隃麋百螺:隃麋,地名,墨的代称。螺,量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业先丰后 啬:财物窘困
B.仁义不行,《鹿鸣》兴 刺:怨愤
C.以文于时 噪:名声显扬
D.金币如山如川    辇:车载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寻常生活中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常人中的奇人,方柯亭就是这样的奇人。
B.方柯亭一出生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很孝顺,待人处世很谦恭。他很早就放弃了科举仕途,去做生意。
C.方先生兄弟六人,小弟早亡。兄弟分家时,先生怜惜小弟一脉孀妻弱子生活不易,把自己应得全给了小弟一家。
D.方柯亭曾在家乡修道观、建佛塔,但作者认为这些事情还算不上善行义举,所以不值得在传记中加以叙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辛未岁大饥,君出境购粟,还乡平粜,赖以存活者无算。
(2)然彼终有所受分,非脱手不取也,以君相较,其义心清尚,不更加古人一等哉!
【小题4】请参照文章末段概括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①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②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③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蛤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_____,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____?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④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彘首:猪头。②坌:尘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唐眉岑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者  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D.各分八题,以记予 属:嘱咐。
【小题2】第③段空格内,应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A.者  哉B.矣  乎
C.耳  耶D.也  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B.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C.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D.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佳节,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以为此乃快乐之事。
B.姑苏唐眉岑带着自己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其中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第3段作者将记事写景和议论抒情熔于一炉,先叙后议再抒情,怀想古人,生发感慨。
D.在文中,作者表达了与好友游览风景的忧伤以及人生苦短,乐景少而易逝的感伤之情。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2)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思维发展: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A.四品官员吕峰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小题2】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小题3】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其俭省,但富于表现力。请从文中找到景物描写的地方,简要分析。